摘要:特朗普上台后,乌克兰在战场上越来越被动,而且美国停止援助后,几乎呈现了一边倒的溃散。
特朗普上台后,乌克兰在战场上越来越被动,而且美国停止援助后,几乎呈现了一边倒的溃散。
现在无论是乌东战线,还是库尔斯克战线,基本上全面溃败。
而且乌克兰现在兵源不足,武器运不上去,基本上整个一千多公里战线上,拆西墙补东墙,导致全线告急,所以按照这个架势下去,失败就在眼前。
所以这个危机时刻,乌克兰国内很多官员,甚至包括总统泽连斯基,在很多场合,开始提乌克兰如果拥有核武器,俄罗斯就不会这么嚣张。
而且回想起来,苏联解体时期,乌克兰是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大国。
在表达后悔之意的时候,实际上也表达,目前乌克兰的困境,可以用核武器来解决。
泽连斯基曾直接暗示,若无法加入北约,可能考虑拥核自保,此类表态更多是外交博弈,而非实际计划。
至于这个言论,目前来看,乌克兰有两层含义:
一是,以乌克兰要搞核武器,来威胁美国和西方,以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入场券;
二是,威胁俄罗斯,如果咄咄逼人,乌克兰将研制核武器。从目前来看,这两个目的可能都难以达到。
且不说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同不同意乌克兰拥有核武器。
因为乌克兰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签署国,且受美俄等大国严密监控。
若违反NPT,将面临国际孤立与制裁,甚至触发俄罗斯的军事反应(普京曾警告将“动用一切手段”阻止乌克兰拥核)。
我们且不说国际反对,乌克兰是否扛得住。
单纯从乌克兰技术和目前能力来说,乌克兰有没有拥有核武器的能力呢?我们来看三点:
一是技术层面来看,存在很大的基础。
乌克兰拥有15个核电机组(VVER压水堆),核电占全国电力供应的60%。
其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中含有钚-239,理论上可通过后处理提取武器级材料。
例如,苏联设计的RBMK反应堆(如切尔诺贝利)曾生产过武器级钚,尽管乌克兰现存核电站主要使用VVER技术,但乏燃料中仍含少量钚,是具备武器化的可能性的。
此外,乌克兰铀矿储量丰富,居全球第十位,也具备资源基础,只是开采因资金短缺暂停,且后处理需依赖俄罗斯或中亚工厂。
所以从目前来看,技术层面基础还可以,真要搞不比伊朗差。
二是人员层面来说,也有相应储备。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是苏联布置的核工业重镇,在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曾为俄战略导弹提供零部件,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哈尔科夫企业也曾参与导航系统研发。
尽管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后乌克兰弃核,但部分核技术人员仍在,而且相应知识储备也够用。
且基辅、哈尔科夫等地的科研机构一直存在保留核研究能力的情况。
所以,若乌克兰重启核武计划,技术复原存在可能性,可以说苏联的底子还是非常好的。
但是呢,乌克兰有一个巨大的技术短板,那就是核武器后处理设施缺失,而且严重缺乏核武器燃料处理技术产业。
因为这个需要复杂技术,目前全世界仅有中、美、法、俄具备完整体系。乌克兰乏燃料需运至俄罗斯或中亚加工,自主处理能力不足,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是经济层面来说,完全没有可能。
核武器技术那是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的,当年我国搞核武器开发,那是勒紧裤腰带搞了很多年。
投入了几千亿级别的资金,才搞成的,其他国家大体上也是如此。
但是俄乌战争已使乌克兰军费激增,占比财政收入的50%以上。
而且乌克兰现役军人达120万,军费开支巨大,且还欠了美国和西方几千亿美元,所以无力承担核武研发的高昂成本。
战争状态下不可能,即便是战争结束了,乌克兰更加缺乏资金,西方也不可能允许援助的资金,用于核武器开发,这个几乎不可能实现。
所以,泽连斯基不是瞎说的,因为乌克兰确实具备一定的核潜力,但实际拥核面临多重硬性约束,基本上不可能。
综合技术、政治与经济因素,乌克兰短期内难以突破拥核壁垒。
美国与欧洲盟友对其军事援助仍以常规武器为主,明确反对核扩散。
而且当前“拥核论”更多是政治威慑与国内动员工具,而非可行战略。
所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乌克兰当年如果保持那几千枚核武器,那么现在不可能有俄乌战争这个结果。
所以很多时候,自作孽不可活,自己轻易放弃核武器,再想拥有回来那是不可能的,这完全在于政治家的智慧和战略眼光了。
来源:历史真相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