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6岁的李先生(化名)是广东潮汕人,长期在东莞工作。2024年4月份,他出现了右耳闷塞感、晨起回吸鼻涕中带血丝症状。
46岁的李先生(化名)是广东潮汕人,长期在东莞工作。2024年4月份,他出现了右耳闷塞感、晨起回吸鼻涕中带血丝症状。
起初,他以为这些症状是“熬夜上火”所致,自行服用清热药后未见好转。随着耳闷加重,甚至出现听力轻微下降,他才意识到问题可能不简单。
一个月后,2024年5月,他来到位于凤岗镇的东莞广济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王兰田主任接诊了他。
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李先生无感冒、无头部外伤史,也未曾接触噪音环境。
但作为广东人,他有长期食用咸鱼、腌制食品的习惯,且家族中曾有亲属患鼻咽癌。
(鼻咽癌示意图)
这些细节引起了王主任的高度警惕,随后的详细检查发现:
耳内镜:他的右侧鼓室少量积液,但外耳道及鼓膜正常;
鼻内镜:他的鼻咽右侧咽隐窝有一30毫米新生物,表面溃烂、易出血,侵犯咽鼓管圆枕;
颈部触诊:未触及明显淋巴结肿大。
基于检查结果,王主任随即为李先生安排了针对性检查:
①鼻咽+颅底增强CT:显示右侧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咽隐窝消失,病灶局部侵犯咽旁间隙,但未突破颅底骨——提示肿瘤尚属局部进展期;
②病理活检:在鼻内镜引导下精准钳取新生物组织,3天后病理报告确诊为“鼻咽部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即低分化鳞癌)。
王主任分析:李先生的病灶位于咽隐窝,这是鼻咽癌最常发生的“隐蔽角落”,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耳闷、涕血等非特异症状。
许多患者误以为是鼻炎、中耳炎,直到出现颈部包块或头痛才就诊,往往已到中晚期。
而李先生虽未及时就医,但因症状进展较快,反而促使他较早发现了问题,这也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1 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鼻涕带血:回吸鼻涕时发现鼻涕中带有血丝,这是鼻咽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鼻塞:单侧或双侧鼻塞,随着肿瘤增大,鼻塞症状可能逐渐加重。
耳部不适: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咽鼓管。
头痛:一侧颞枕部持续性疼痛,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颅底或颅神经。
颈部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能是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面部麻木和复视:肿瘤侵犯神经时可能出现。
2 哪些人容易得鼻咽癌?
1、遗传因素:鼻咽癌具有家族聚集性,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EB病毒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鼻咽癌。
3、环境因素:长期生活在甲醛、粉尘、烟雾等污染的环境中,或者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如多环芳烃类、亚硝胺类等,都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4、饮食因素:长期食用咸鱼、腌肉等腌制食品也是鼻咽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5、个人习惯因素:长期吸烟或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鼻咽癌的发生。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而酒精则可能刺激和损害口腔黏膜和鼻咽部组织。
6、地域因素:在我国,鼻咽癌的发病率在某些地区相对较高,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南方地区,也被成为“广东癌”。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此外,王主任表示鼻咽癌高危人群还包括长期居住在我国鼻咽癌高发地区且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及反复出现鼻塞、涕血、头痛、耳鸣等不适症状的人群。
高危人群应特别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行健康体检,改善生活习惯,减少接触致癌物质,有助于预防鼻咽癌发生。同时,当出现疑似鼻咽癌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东莞日报健康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