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才聚百千万 | 南方医科大学“乡音聚梦”、“红色寻英”服务队陆丰纪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8 17:30 1

摘要: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乡音聚梦·资助同行”与“红色寻英”服务队在谢胜蓝老师带领下,于暑假期间再赴陆丰。服务队联合共青团陆丰市委员会、河西街道党工委、河西街道办事处,开展融合精准资助政策落地、多层次健康服务供给与红色基因传承的多维基层实践,将国家政策的温暖阳光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乡音聚梦·资助同行”与“红色寻英”服务队在谢胜蓝老师带领下,于暑假期间再赴陆丰。服务队联合共青团陆丰市委员会、河西街道党工委、河西街道办事处,开展融合精准资助政策落地、多层次健康服务供给与红色基因传承的多维基层实践,将国家政策的温暖阳光与医学专业的仁心仁术,化作缕缕“惠风”,吹遍陆丰的校园与村落。

把政策讲成游戏,把梦想装进书包

在河西中学,一张巨型“飞行棋”铺展开来,骰子掷出的每一步都是国家资助政策的生动注解。服务队把枯燥条文翻译成闯关秘籍,同学们笑着跳着,在趣味竞技中轻松掌握政策要点。

在后坑村,队员们用亲切的乡音讲解政策,填写高效问卷。同时,在街头巷尾“一分钟精讲”、卫生站设咨询台,多措并举确保政策触达“最后一公里”。

把诊室搬到课堂,把急救教给少年

在河西中学,队员们以图文并茂的讲解和“乒乓球吹水杯”闯关游戏,生动普及痛风防治知识。

此外,服务队与河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组成“双导师”,通过标准化演示和“情境再现”微剧场,教授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等急救技能,并从专业角度着重强调了“黄金4分钟”。随后一对一指导实操,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救命技能”。

把义诊摆进榕树下,把健康服务送到家

为切实解决基层“看病难、看病远”,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村民“家门口”,服务队联合河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在陂仔村、夏陇村开展公益义诊。

服务队通过深度调研,创新形成“健康需求清单”,提供包含血糖、血氧、血压、血常规、尿酸、心电图、B超等基础筛查与特色检测,以及艾灸、拔罐等中医理疗和健康宣教的多维度免费服务。

义诊现场上,队员们操作熟练,即时解读结果。专业手法配合保健知识讲解,激发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服务队基于服务数据,启动“季度健康巡诊计划”,利用初步建立的健康档案提升效率,创新搭建“村民需求-卫生中心-高校”三级联动快速响应平台。卫生服务中心林育华主任表示期待更深合作,织牢基层健康网。指导老师谢胜蓝接受陆丰市电视台报道。

红色根脉到心,把乡音叩门到魂

服务队开展红色寻根之旅,从老兵家中乡音慰藉烽火记忆、义诊守护安康的温情实践,到丰碑下的肃穆追思、革命旧址的深情追寻,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队员们用乡音走访老兵,聆听烽火岁月的故事,感受“有国才有家”的信念,老兵殷切嘱托学子报效国家。访谈后,队员转为义诊模式,为老兵及家属测量基础指标、艾灸理疗,建立健康档案,送去专业关怀与温暖。

服务队踏上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磅礴信仰力量,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肃穆缅怀。参观陆丰市文化馆、博物馆,理解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探访金厢红色文化馆。聆听周恩来在当地党员掩护下战胜疟疾的故事。在周恩来渡海处和活动居址,队员们追寻伟人足迹。在指导老师谢胜蓝的带领下,全体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连续三年的奔赴,是青春与乡土的深情对话。南医学子以乡音为桥,在服务中锤炼医术,在寻根中坚定信念。从资助的“播撒者”到健康的“守门人”,再到红色的“传承者”,角色在变,初心如一。健康备忘录记录着守护的印记,学子眼中的光芒映照着未来的希望。这不仅是为“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书写的温暖篇章,更是青年一代在广阔天地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动实践。期待更多青春力量加入,让这份扎根基层的温暖与担当,薪火相传。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