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6日,康方生物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司上半年总收入又上台阶,达14.12亿元,同比增长37.75%;但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达5.88亿元,同比增加超135%。
8月26日,康方生物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司上半年总收入又上台阶,达14.12亿元,同比增长37.75%;但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达5.88亿元,同比增加超135%。
没想到业绩发布后的第二天,康方药业股价大跌7.1%,28日又继续下跌3.18%。就在市场疑惑之时,28日康方发布公告,董事长夏瑜与创始人李百勇在28日前减持,二人合计卖出300万股,套现近4.5亿港元。
仔细分析,康方的半年报业绩还是可圈可点的,股价下跌多少受到了减持的影响。比财务数据更吸引人的,是公司核心品种依沃西单抗总生存期(OS)的读出。财报显示:依沃西单抗在一项用于EGFR-TKI治疗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国III期HARMONi-A研究中,达到了OS临床终点。
在康方举办的电话会上,夏瑜还强调了该结果的“全球与中国数据高度一致性”。
康方此次还更新了新管线进展,夏瑜在电话会上表示:“下一步,公司战略升级目标已经定下了”,IO2.0+ADC2.0战略,正向全球市场铺开。
提前完成目标
康方今年上半年99.3%的收入来自商业销售,总计达14.02亿元,同比增长49.20%。公司将营收增长的归功于两款核心产品PD-1/CTLA-4卡度尼利与PD-1/VEGF依沃西单抗。
卡度尼利单药用于后线治疗宫颈癌;依沃西单抗治疗肺癌EGFR-TKI耐药适应症被纳入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后快速放量。据财报显示,公司还扩充组建了商业化团队,团队人数从去年的844人扩张至1221人,增幅达45%。就连夏瑜在年初定下的“今年达到2000家以上医院覆盖”目标,也提前完成了。电话会上,夏瑜表示:“85%的医院实现了双通道的准入。”
上半年的产品销售额中,还有一部分来自两款药新获批、没进医保的一线适应症。今年上半年,卡度尼利一线治疗宫颈癌、依沃西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大适应症获批,将产品的治疗关口大幅度前移。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估,今年仅中国的EGFR肺癌一线市场就有368亿元。
在2025年医保谈判形式审查名单中,康方这两款药的新适应症都名列其中。如果最终医保谈判成功,又会为销售额再添一把火。
而且依沃西单抗的临床还在推进。半年报中,康方披露依沃西单抗又有了较大进展:在EGFR-TKI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中国III期临床HARMONi-A,在生存期进展(PFS)获益后又取得了OS获益,是全球首个在此领域取得OS显著疗法的免疫双抗产品。公司表示,具体数值将在今年9月的世界肺癌大会上读出。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是我国肺癌市场主要细分领域,临床中常见此类型的耐药进展患者,2023年的数据显示,国内对应治疗市场规模约80亿元,美国约有175亿元。至今很少有一款产品达到PFS、OS临床双阳结果,包括K药、O药、EGFR/c-Met双抗等均折戟于此。
高盛曾预测,到2041年依沃西单抗的峰值销售额约可达530亿美元。
亏了近6亿元,康方押注ADC
达到几百亿美元的销售高峰之前,康方生物还是要解决生存问题。
今年上半年,康方生 物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金额比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达到了5.88亿元。财报中,康方解释于亏损增加的原因是“因资本持有Summit Therapeutics的股权投资亏损,公司计提1.92亿元投资损失”。
健识局查询了解,近半年Summit股价基本一路在上涨,康方并未透露如何造成的投资损失。另外在公司的亏损构成中,股权激励费用2720万元也是一笔不小支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研发开支,达到7.31亿元,同比增长23.02%,占总营收一半以上。
康方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公司有12款产品处于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都要花大钱。财报显示,依沃西单抗通过联合用药,覆盖肺癌、头颈鳞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总计16个Ⅲ期临床管线,其中多项研究瞄准一线治疗。
而且,公开资料表明,康方生物总计拥有50多个在研创新项目。电话会上,夏瑜表示,公司下一步重点在于“IO+ADC”2.0战略。目前,康方生物看重的Trop2/Nectin4 ADC药物AK146D1、新一代差异化HER 3 ADC药物AK138D1均已进入全球临床开发阶段,两款联合其他疗法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在筹备中。
对于一家创新药企来说,保证创新研发的投入不能大幅为成本让步。康方也认为找到研发投入的平衡点很重要。夏瑜在会上也表示:“按国际惯例,药企研发投入占销售的20%-30%,今年公司已经达到50%,向成熟企业靠拢还需要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