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北京侨福芳草地官微针对“经营异常”“倒闭”等网传信息,给予了否认回应,并晒出了商场最新的品牌围挡,包括MUJI无印良品、MET全球旗舰店、满福楼等品牌。
Mall 观察
观察项目 | 北京侨福芳草地
作者 | 大江
北京艺术商业标杆侨福芳草地,陷入了不小的争议。
近期,北京侨福芳草地官微针对“经营异常”“倒闭”等网传信息,给予了否认回应,并晒出了商场最新的品牌围挡,包括MUJI无印良品、MET全球旗舰店、满福楼等品牌。
为何侨福芳草地争议如此之大?
一方面,商场不少品牌都已经撤店,比如特斯拉中国首店、Thom Browne、IWC万国、Rolex劳力士、MOSCHINO、sandro等重要品牌纷纷离场;
另一方面,大众点评等社交媒体上频频提及项目“人少”“人气冷清”的现状。
“商场位置很好,店铺不是特别多,现在明显人流量下降,很冷清......”
“侨福芳草地变化太大了,刚开业的时候这里人满为患,熙熙攘攘......最近去了一趟侨福芳草地,人流密度并不大......”
“......到了商场,进门就发现冷冷清清的没有多少人气儿,餐饮还有一些食客,商品好多店铺都不在了还有在装修的路上......”
近期侨福集团还被曝以侨福芳草地综合体项目为抵押物,集团73亿港元贷款获得了3个月的宽限期。
01
北京商业人士林东对侨福芳草地同样有此感,他告诉独角Mall,侨福芳草地的情况并非突然急转直下,是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据他个人观察,项目的下滑,是从特斯拉北京首店关门开始的。
2022年10月,特斯拉因店铺租金太高、人流量不及预期,在租约到期之后就关掉了位于侨福芳草地的体验中心,结束了长达9年的在华首店,转而在一公里左右的来福士开出新店。
按理来说,侨福芳草地汰换掉一家开业9年的品牌也实属正常,不正常的是,侨福芳草地一发不可收拾的陷入了“关店潮”。
此后,Thom Browne、MOSCHINO、SANDRO、COS中国首店、绿地臻选、米其林一星餐厅Opera BOMBANA、Rolex劳力士等品牌撤场。
在艺术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侨福芳草地虽有调整品牌业态的积极尝试,比如向亲子业态、户外运动业态发力,但因项目本身的艺术定位早已深入人心且目标客群并不明确,转型收效甚微。
今年3月,侨福芳草地与宁朴集团达成轻资产合作,双方围绕“时尚与艺术的社交中心”的全新定位,共同打造多元化餐饮与零售业态,满足全时段社交与商务消费需求,推动项目实现新的转型升级。
受写字楼市场、地产市场影响较大
团队内部人事变动较大
中产阶级的不稳定性带来的必然后果
林东认为,侨福芳草地的现状,涉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区位问题。侨福芳草地东临世贸天阶、南向国贸商城、北临三里屯太古里,本来是处于东部较为繁华的地段,周边的写字楼、酒店等资源非常丰富,但因为北京写字楼市场都不太好,整个东大桥商业都受到较大影响,对面的世贸天阶还在找买家。
其次是受地产影响比较大。侨福芳草地项目涵盖写字楼、购物中心以及超五星酒店怡亨酒店,怡亨酒店一直是国内头部地产大亨在北京的落脚点,现在地产下行,酒店入住率直降,也间接影响了购物中心。
最后就是项目内部因素。据说团队与内部商户关系闹得比较僵,人事变动也比较大,不少老人都出来了。
张清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读,在他看来,消费降级是很普遍的原因,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产阶级的不稳定性带来的必然后果。
一直以来,定位小众的侨福芳草地都是以中产及以上群体为主要客群,如今市面上的艺术主题商场越来越多,小众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且中产群体大幅减少,都对项目产生了极大影响。
但对于侨福芳草地而言,转型既是迫不得已,也是谋求生路的唯一手段。
03
对项目转型需给予更多信心
但不可失掉原有特色
在问及对于侨福芳草地转型能否成功时,他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林东持比较乐观的态度,认为项目从物业本身来说在北京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我个人相对来说比较乐观,东大桥未来是北京四条地铁交汇,客流是有的。虽然整个北京的高端消费市场基本饱和了,但是中端这块还有空间。”
周宇则对于转型还是有点悲观,“有点难,自身的特点太强了,空间结构可变性不大,GLA(可用商业面积)太少了。”
十多年前,侨福芳草地以艺术商业的小众商业定位超前出圈,如今的艺术主题商业早已“烂大街”,更不用说各种策展型商业、非标商业的崛起,商业迭代的速度加快,内卷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当下的年轻消费者,对于体验式商业的期待越来越高。
侨福芳草地作为国内艺术商业的“鼻祖”,肯定是有一定的消费群体的,且不少消费者对它依然葆有一些情怀。
它需要做的从来不是完全迎合消费者,而是在保持项目调性和特色的基础上,做出改变,而不是完全失掉自己原本的特色和群体。
转型总是伴随着阵痛期,对于侨福芳草地的转型,我们也可以多给予一点信心和期待。
注:张雪、林东、张清、周宇均为化名。
来源:独角MALL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