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播出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特别节目《我见青山》第五集《绿杨烟外晓寒轻》,本讲由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担任主讲。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播出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特别节目《我见青山》第五集《绿杨烟外晓寒轻》,本讲由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担任主讲。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是流淌在中华文脉中的生命律动。“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杨朝霞以森林的科学定义切入话题,通过《说文解字》、“楷模”典故、“交树交印”传统、“左公柳”、“六禁碑”、梁希事迹、塞罕坝“功勋树”、《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森林“四库”、伊春林下经济等一系列文史典籍、制度法规、村规民约、科学原理、人物故事等,围绕扩绿、兴绿、护绿三大目标,从“溯源:中华传统森林文化之生态智慧”“追问:中国林业勃兴之生态文化密码”“改革:擘画生态文明时代之林业锦图”等三个部分,对我国古近代的森林生态文化和新时代林业发展变革,进行了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的阐释。
其以生态与文化交融的视角,贯通历史与现实,兼具思想深度与案例温度,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融专业性与通俗性为一体、知识性与艺术性为一炉的生态文明盛宴,激发全社会共同守护和携手建设绿色家园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北林大解读森林生态文化、传播森林生态文化的生动实践。
一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积极做好生态文化传播,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基,近年来——
北林大承建全国唯一“全国高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处”,汇聚16个高校的25位该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集团化深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发布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网”,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端论坛”。统筹全校智库资源,成立生态文明智库中心,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高地、林草行业原创性理论成果聚集基地、党和国家用得上信得过的智库集群。编撰我国首部《黄河生态文明绿皮书》和《国家公园绿皮书》,提交的政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70余次,全方位支撑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新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方向。近三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50余项,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双突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红旗文稿》等发表理论文章260余篇,出版专著20部......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弘扬生态文化交出一张又一张北林答卷。与此同时,北林大还辐射基础教育,助力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例如,北林大创建生态文明教室品牌,发挥林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编制自然教育、耕读教育等生态教育课程98门,依托西山鹫峰实验林场、新疆阿勒泰等实践基地,面向多所中小学开展生态教育6000人次,通过“观察森林+聆听自然+科学趣探+生态实践”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推动大中小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对于北林大种种卓有成效的实践,7月,教育部网站以《北京林业大学多点发力 构建生态文明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为题,对学校构建生态文明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特色做法进行了报道。
近日,《光明日报》“评论版”还刊发了北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蔡紫薇讲师、林震教授署名文章——《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生态文化扎根》,这是北林大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又一次智慧贡献。
从央视讲台到林间地头,从科学实验到艺术创作,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真正扎根并非朝夕之功,而北京林业大学正以多元方式构建生态文明的话语体系、塑造与自然共生的文化自觉。
素材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官网、官微等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