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5年间,从“鞍钢宪法”到“鞍钢宪法”新内涵,鞍钢党委以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不断赋予这部宪法新的时代注解,在引领鞍钢改革发展的同时,更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鞍钢实践。
3月22日,是毛泽东同志批示“鞍钢宪法”65周年纪念日。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企业的名字命名的宪法,“鞍钢宪法”在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65年间,从“鞍钢宪法”到“鞍钢宪法”新内涵,鞍钢党委以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不断赋予这部宪法新的时代注解,在引领鞍钢改革发展的同时,更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鞍钢实践。
“……这个报告,更加进步,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同志看到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后十分高兴,作出了600余字的重要批示,高度评价和肯定鞍钢的做法和经验,称赞鞍钢人创造了“鞍钢宪法”。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鞍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如何建设工业企业、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大搞技术革命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创造出以加强党的领导、“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等为核心的“鞍钢宪法”,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初期我国工业改革和管理的重要参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
65年来,“鞍钢宪法”始终是鞍钢的精神灯塔,几代鞍钢人怀揣着光荣与梦想,传承弘扬“鞍钢宪法”精神,以锐意进取、永争一流的奋进之姿书写了一部辉煌壮丽的创新创业史——
20世纪60年代,鞍钢党委制定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规划,提出实现“三个第一流”“四朵大红花”的技术进步目标,组织的技协活动高度普及,解决了许多生产、技术方面的难题,十几项技术经济指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九五”以来,鞍钢立足自主创新,探索出“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术改造新路,为一批国有老企业改造提升提供了示范样本;
从“十二五”开始,面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鞍钢党委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实名制“网络问企”、推广先进操作法、建设职工创新工作室等活动,书写了改革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20年以来,鞍钢党委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及发动职工群众改革创新上开展了新实践、取得了新突破、积累了新经验。
……
“鞍钢宪法”不仅是鞍钢的宝贵红色文化、精神财富,更随着鞍钢为全国钢铁企业输送12万多名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脚步,深深融入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血脉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61年,中央充分吸纳“鞍钢宪法”基本精神,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
1981年,“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内容被完整写进《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19年,“鞍钢宪法”被《新中国70年大事记》收录;
2021年,“鞍钢宪法”光荣载入《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
在“鞍钢宪法”研究者看来,毛泽东同志批示“鞍钢宪法”至今,虽然世情国情企情深刻变化,但鞍钢是党领导的国有企业的性质没有变,“鞍钢宪法”精神对国内外企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
进入新时代,面对“鞍钢宪法”这座精神富矿,鞍钢党委坚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度总结、精准提炼弘扬“鞍钢宪法”精神的新实践,赋予“鞍钢宪法”新的内涵:强化政治担当、加强党的领导、依靠职工群众、坚持“两参一改三结合”、推进改革创新,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理论积淀、实践模式,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鞍钢实践。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时代的鞍钢人不忘“铭记长子担当,矢志报国奉献”初心,积极践行“鞍钢宪法”新内涵,踏出了自我革新、成长壮大、创造辉煌的铿锵足音。
切实将央企政治责任担在肩上——胸怀“国之大者”,将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为己任,完成鞍本、鞍凌重组,粗钢产能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实施“双核”战略,铁精矿产量持续保持国内第一,国内最大单体地下铁矿山西鞍山铁矿建设顺利推进,牢牢将“钢铁粮食”掌握在自己手中。
“改革+市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中央企业改革重点任务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A”,改革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综合典型案例集》;“1+3+4+N”合规管理逐级覆盖贯穿,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世界一流法治建设试点;朝阳钢铁打造市场机制的国有钢铁企业样板,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发展始终——构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强组织体系、选优配强干部、加强思想工作、深化共建共享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五年多来,1个基层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支部获评中央企业基层示范党支部、30个党支部获评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新媒体指数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10名。
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作用凸显——从超强海工钢到高强汽车钢,从高端核电钢到高温合金及钛合金……一大批高精尖品种,广泛应用于“蓝鲸一号”、“华龙一号”、港珠澳大桥等重点工程,为国之重器撑起了“钢铁脊梁”。
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多来,4名职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8名职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个集体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各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增至375个,国家级创新工作室2个。
……
65年栉风沐雨,“鞍钢宪法”精神绽放的光芒更加耀眼。如今,鞍钢集团正深入践行“鞍钢宪法”新内涵,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深化改革、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推动新鞍钢加快建设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
鞍钢集团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季旭
编辑 张明杰
责编 姚炳宇
制作 孙树徽
校对 大有
来源:鞍钢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