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绥滨谈太极稳步:从膝盖到涌泉的 “生根” 妙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3 22:36 1

摘要: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在教太极时,常让弟子站在青石板上练步,他说:"脚底下没根,打拳就像水上漂木,风一吹就晃。" 这 "根",正是《神运经》说的 "底练稳步如山"。在青城武术里,不管是站桩还是练拳,"稳" 从不是硬站出来的,而是靠膝盖、尾闾、涌泉的巧劲攒出来的,刘绥

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在教太极时,常让弟子站在青石板上练步,他说:"脚底下没根,打拳就像水上漂木,风一吹就晃。" 这 "根",正是《神运经》说的 "底练稳步如山"。在青城武术里,不管是站桩还是练拳,"稳" 从不是硬站出来的,而是靠膝盖、尾闾、涌泉的巧劲攒出来的,刘绥滨将这门道拆解成三手 "生根" 心法,初学也能摸着门路。

如果你真心热爱太极,这篇文章就是你与名师结缘的开始。青城派掌门刘绥滨老师,一生钻研太极大道,拳理深厚,身法自然,刚柔并济。与其自学迷茫,不如亲近正宗。留言“我爱太极”,刘绥滨老师带你走入真正太极的世界,修身、养心、明道。

不少人练太极总想着 "站得牢",使劲把膝盖绷直,刘绥滨见了总摇头:"膝盖僵了,就像门轴锈了,怎么能灵活?" 青城太极的稳,先从膝盖的 "四面劲" 练起 —— 这可不是用蛮力,是让膝盖像个 "活轴",既有撑劲又能转。

他教弟子摸膝盖两侧的 "内外虎眼":"内虎眼往外撑,外虎眼往里合,就像夹着个软球。" 有次学员练弓步总晃,刘绥滨拿根竹筷抵在他膝盖内侧:"别让筷子掉,这就是内劲往外顶的意思。" 同时膝盖得微微弯曲,后面的委中大筋要 "像拉弦似的绷着",他比喻:"就像坐高凳没坐实,腿既弯着又不塌,这是上下的挣劲。"

内外、上下的劲一合,膝盖就成了 "四面撑" 的架子。"这是劲顺了,不是硬扛 —— 膝盖活了,下盘才能既稳又灵。"

光练膝盖还不够,刘绥滨常说:"脚能不能生根,得看尾闾会不会 ' 领路 '。" 青城武术里,尾闾是 "上下的枢纽",站桩时尾闾轻轻向前翻起,像 "把丹田托起来",胯就跟着活了 —— 这正是让下盘 "稳而不僵" 的关键。

他教 "扭劲" 的法子:尾闾往前一收,内胯跟着往外开,带动脚趾往外掰;尾闾再往上翻,外胯往里裹,大脚趾就自然扣住地面。"就像拧毛巾,尾闾是手,胯是毛巾," 刘绥滨边演示边说,"不少人挪步时脚拖着地,就是尾闾没动,光用腿硬挪。"尾闾的妙处 —— 它把腰劲串到胯,再传到脚,下盘就不是 "死站",而是 "活撑"。

"脚底下得有 ' 气',才算真生根。" 刘绥滨说的 "气",是涌泉穴的 "透劲"。青城太极里,涌泉不是死踩地面,是要 "空着透气",像 "脚底有个小泉眼"。

刘绥滨教的法子简单:尾闾一翻,大脚趾一扣,涌泉就自然凹进去。"别刻意想 ' 吸气 ',就像穿湿鞋踩沙子,脚心能感觉到凉," 他让学员光脚站在草地,"体会脚底贴地的地方 —— 前掌、脚跟、外侧都要着实,就中间空着。"

有学员练完说 "脚底发麻发热",刘绥滨点头:"这是气透过去了。" 但他提醒别贪着这感觉:"涌泉气往上走时,胯得轻轻往下按,像 ' 压着点水 ',不然气飘了,下盘就虚了。"

刘绥滨常站在青城山前的老松旁教拳:"你看松树,根在土里盘着,杆却能随风晃 —— 太极的稳也这样,不是死硬,是活撑。" 膝盖活、尾闾转、涌泉透,这三手合起来,站桩时像 "脚生了根",练拳时像 "船行水上",既稳又灵。

要是你也觉得下盘飘,不妨试试:先调膝盖的 "四面劲",再让尾闾带胯动,最后找找涌泉的 "空劲"。不用急,每天站 5 分钟,慢慢就会懂 —— 太极的 "稳步如山",从不是站得多久,是劲顺了,脚自然就不肯动了。

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刘绥滨,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探究养生健康。多年来,我对太极养生,中国武术进行了深度研究,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为您答疑解惑。

来源:青城武术刘绥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