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律•墙外一枝梅中,尾联与全诗在情愫凝结有多种可称赞之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2 09:52 1

摘要:谁放头翁向绿篱,横斜步履岁寒枝。芬芳馥郁冰清傲,浪漫馨香雪野姿。俯下月纤波月影,令东花蕊伴花痴。无风红落清凉梦,细雨春来翠满诗。

七律•墙外一枝梅
(见一束梅花探出墙外起兴)
辽宁省本溪市 杜国珍

谁放头翁向绿篱,横斜步履岁寒枝。
芬芳馥郁冰清傲,浪漫馨香雪野姿。
俯下月纤波月影,令东花蕊伴花痴。
无风红落清凉梦,细雨春来翠满诗。

杜国珍创作并编辑《七律•墙外一枝梅》图文

【木樨评点】

从诗的读取貌相中,不仅可以感受声律是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得到情感上婉转悠扬的通畅感,又在对仗的词汇汲取中,是经过精细推敲的。颔联:“芬芳”是说梅花的气象,“浪漫”对出梅花的的气态,意在描写梅花精神气质,给延续诗情发展,增添上丰厚一笔。这一联是运用在

《述补短语》结构的形式下完成的。颈联:“俯下”一句是在描述溪中倒影的姿态,“令东”一句是傍花神情的羡慕产生的神态。两种形态对出两种不同神情。也是因为这一联运用在《偏正短语》结构形式下完成的。全诗起承转合不露痕迹,全在于情感转换的周密衔接中,自然完成。

“芬芳馥郁冰清傲,浪漫馨香雪野姿。”

【偏正短语与述补短语在这首七律墙外一枝梅中具体表现?】

以下是这首诗中偏正短语与述补短语的具体表现:


偏正短语
“岁寒枝”:“岁寒”修饰“枝”,表明是在寒冷季节里的树枝,“岁寒”为定语,“枝”为中心语。

“冰清傲”:“冰清”修饰“傲”,突出梅花的傲如同冰一样清冽,“冰清”是定语,“傲”是中心语。

“雪野姿”:“雪野”修饰“姿”,描绘出梅花在雪野中的姿态,“雪野”是定语,“姿”是中心语。

“清凉梦”:“清凉”修饰“梦”,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梦境氛围,“清凉”是定语,“梦”是中心语。

述补短语


“横斜步履”:“横斜”
补充说明“步履”的状态,是“走得横斜”的意思,“横斜”是补语,补充说明中心语“步履”。

“俯下月纤波月影”:可理解为“俯下(身子)”“月纤波月影”是补充说明“俯下”这个动作的对象和背景等,“月纤波月影”是补语,补充中心语“俯下”。

“俯下月纤波月影,令东花蕊伴花痴”

【首联两句给予一种怎样的开场白,来呈现梅姿的?】

这首诗的首联“谁放头翁向绿篱,横斜步履岁寒枝”,以一种充满疑问与拟人化的生动开场白来呈现梅姿 。

疑问引发好奇:“谁放头翁向绿篱”,诗人开篇抛出疑问,仿佛在探寻是谁将这宛如老翁般的梅枝放置在绿篱旁,这种疑问句式,一下子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自然地将注意力聚焦到梅花之上。

拟人尽显神韵:“横斜步履岁寒枝”,诗人把梅花当作一位老者,“横斜步履”生动地描绘出梅枝纵横交错、倾斜伸展的姿态,赋予梅花人的动作与形态,仿佛它正迈着独特的步伐,在岁寒中独自挺立,既写出梅枝自然舒展又略显苍劲的外形,又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于寒冬的坚韧品格,让读者如见其形,深切感受到梅花的神韵。

“拟人尽显神韵:“横斜步履岁寒枝””

【颔联的修辞着重表现哪些方面?】

这首诗的颔联“芬芳馥郁冰清傲,浪漫馨香雪野姿”主要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特点:

通感:“芬芳馥郁”“浪漫馨香”是从嗅觉角度写梅花的香气,“冰清傲”“雪野姿”则是从视觉和感觉角度描绘梅花的姿态和气质。诗人将嗅觉与视觉、感觉相融合,让读者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梅花的魅力,使梅花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拟人:“冰清傲”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它“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傲然独立”的气质,突出了梅花在严寒中坚守自我、不与百花争艳的高尚品质。

烘托:“雪野姿”以雪野为背景来烘托梅花,通过描绘梅花在雪野中绽放的姿态,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展现出美丽与坚韧的特点。

【颈联的修辞变化在哪些方面,烘托出怎样氛围?】

这首诗颈联“俯下月纤波月影,令东花蕊伴花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具体变化及烘托出的氛围如下:


修辞变化


拟人:“俯下”“令”等词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俯身”的动作和“命令”的能力,使梅花有了人的行为和情感,仿佛它能主动欣赏月下景色并安排花蕊陪伴花痴。

借代:“月纤波月影”中,以“月纤波”借代月光,用“波”字将月光的柔和、灵动表现出来,仿佛月光如波浪般流淌,形象而富有诗意。

烘托出的氛围


通过这些修辞,颈联烘托出一种清幽、浪漫且略带沉醉的氛围。梅花俯身欣赏着如波的月影,又让花蕊陪伴花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的世界,既表现出梅花的优雅与多情,又流露出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沉醉之情。

【尾联与全诗在情愫凝结有哪些可称赞之处?】


这首诗尾联“无风红落清凉梦,细雨春来翠满诗”与全诗在情愫凝结上有以下可称赞之处:

呼应开篇,结构圆融:尾联与首联相呼应。首联以“谁放头翁向绿篱”起兴,引出梅花,尾联以梅花的“红落”“春来翠满诗”收束,从梅的出现到梅的凋零与新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使全诗在结构上更加紧密,体现了诗人构思的精巧。

情景交融,深化情感:“无风红落清凉梦”,写梅花在无风时悄然飘落,宛如一场清凉的梦,营造出一种静谧、略带忧伤的氛围,既写出梅花生命的短暂,又流露出诗人对梅花的怜惜之情。“细雨春来翠满诗”,则描绘了春雨中梅花新生的翠绿之景,充满生机与希望,展现出诗人对生命轮回、美好延续的欣慰。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怜惜、赞美等复杂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怀。

以景结情,韵味悠长:尾联以景语作结,“清凉梦”“翠满诗”的景象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余味无穷,让整首诗的意境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家评点】


这首《七律•墙外一枝梅》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笔触,将梅花的神韵、品格与诗人的情感紧密融合,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


立意构思:独辟蹊径,由景入情


诗人因一束探出墙外的梅花起兴,借梅抒情,托物言志。首联以新奇的设问“谁放头翁向绿篱”开启,引发读者好奇心,将梅枝比作“头翁”“横斜步履”生动勾勒出梅枝在岁寒中纵横伸展的姿态,既点明梅花所处环境,又暗示其不畏严寒的特性,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从见梅之形,到颔联、颈联深入描绘梅的香、姿、神,尾联以梅的飘落与新生收束,借梅的生命历程抒发对生命、自然的哲思,立意深刻且构思精巧,层次分明。

语言表达:精妙传神,富有诗意


善用修辞:颔联“芬芳馥郁冰清傲,浪漫馨香雪野姿”巧用通感,将嗅觉上的“芬芳馥郁”“浪漫馨香”与视觉、感觉中的“冰清傲”“雪野姿”交融,全方位展现梅花魅力;“冰清傲”又运用拟人,凸显梅花高洁品格 。颈联“俯下”“令”赋予梅花人的动作和指令,拟人手法使梅花形象鲜活,“月纤波月影”借代月光,画面灵动。

炼字精妙:“横斜”精准刻画梅枝形态,“冰清傲”“雪野姿”短短几字便将梅花在冰雪中傲然独立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清凉梦”“翠满诗”用词简洁却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意象营造:意境优美,烘托主题


诗中构建了丰富的意象,如“绿篱”“岁寒枝”“雪野”“月影”“细雨”等,共同营造出清幽、冷寂又充满生机的意境。“绿篱”“岁寒枝”勾勒出梅花生长的质朴环境,“雪野”映衬出梅花的高洁坚韧,“月影”“细雨”增添了浪漫诗意氛围,这些意象紧密围绕梅花,从不同角度烘托出梅花的精神品质与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

情感抒发:含蓄深沉,真挚动人


诗人对梅花的情感贯穿全诗,从初见时的好奇,到对其品格的赞美,再到对其凋零的怜惜与对新生的期待,情感层层递进。虽未直白倾诉,却在对梅花细致入微的描写中,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对生命轮回的思考,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七律在立意、语言、意象和情感表达上都十分出色,是一首咏梅佳作,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艺术匠心 。

【杜国珍创作随笔】


即便现在的我仍然对古诗词理解的还不够那么透彻,但是总有一个瞬间,或是一处风景、或是一段记忆、或是一个人、或是一段情...诗句总会在脑海里时不时的出现,击中我,感动我,这也许就是进步吧?

第五首七律咏梅花诗学习课程封面

来源:金陵木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