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召唤青年,使命激励担当。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校团委及各学部组成志愿者团队踏上2025年“三下乡”的征途。百余名师生满怀激情,奔赴祖国各地共10个市县开展服务实践,服务人次达近千名。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智慧服务乡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
前言
时代召唤青年,使命激励担当。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校团委及各学部组成志愿者团队踏上2025年“三下乡”的征途。百余名师生满怀激情,奔赴祖国各地共10个市县开展服务实践,服务人次达近千名。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智慧服务乡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校团委
校团委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主要包括星与心愿志愿服务队和多彩向阳服务队。
星与心愿志愿服务队聚焦福利院老人的情感需求与文化向往,组织17名志愿者走进江夏区社会福利院与大桥农村福利院,服务60余位老人,有效解决了老人们在精神文化滋养、智能时代适应、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青春力量践行敬老爱老初心。
星与心愿志愿服务队合影
团队通过走访交流精准把握老人需求,针对性设计了三大核心活动——一是在文化传承体验,团队设计了“非遗双体验”活动:结合京剧唱段引导老人参与脸谱绘制,唤醒其文化记忆;同时精选红色竹篾,在《歌唱祖国》旋律中开展竹编画活动,让老人在动手间感受传统技艺与红色精神的融合。二是防诈科普宣传,创新采用“故事+手艺”模式,将常见骗局改编成生活故事,并将防诈标语融入剪纸创作,帮助老人掌握实用知识,筑牢安全防线。三是健康养生需求,针对老人久坐关节僵硬问题,教授简化版八段锦手指操,促进末梢循环,激活生命活力。三项服务既传承了文化根脉,又筑牢了安全防线,更激活了老年健康活力。
星与心愿志愿服务队系列活动开展
多彩向阳服务队以“深耕文化传承,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于6月30日至7月15日期间前往武汉美术馆和武汉汉剧院,开展了一场融合艺术传播、非遗传承与红色教育的暑期实践活动。
多彩向阳服务队合影
在武汉美术馆的实践中,队员们化身艺术传播的使者,通过十余场志愿讲解服务超500名观众,用生动语言架起公众与艺术的桥梁;参与少儿展布置,与艺术家同观众完成作品再创作,为美育普及写下鲜活注脚。
在武汉汉剧院,队员们在史料翻阅中触摸汉剧三百年历史脉络,在《回首共叙诗中月》等剧目的沉浸式观演中感悟“唱念做打”的艺术精髓;与汉剧艺人深入交流,记录下非遗传承的韧性与创新;500余份调研问卷梳理出的《汉剧文化传承与发展调研报告》,为古老剧种的现代转生提供青年智慧。
在红色教育环节里,团队以“文艺+光影”活化红色基因:与校艺术团共演合唱《如愿》,用歌声缅怀革命先烈;组织抗战题材电影《八佰》观影会与主题升旗仪式,让青年在光影与仪式中感悟使命担当,让红色血脉在代际共鸣中赓续传承。
多彩向阳服务队系列活动开展
信息技术学部
信息技术学部三下乡团队包括“非遗共兴”社会实践团队和“红蓝双卫士”——红承志愿服务队与安防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
“非遗共兴”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底前往鄂湘三地团组织开展以“千年点茶韵,非遗共传承”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非遗共兴”社会实践团队与学员合影
实践团队以“茶百戏的前世今生”为脉络,对茶百戏、咖啡拉花和茶膏作画等技艺进行详细讲解;文化讲堂后的创作环节,茶盏化作童趣画板,歪斜的太阳、抽象的小树在茶沫上诞生;荆州区“青年之家”里,主讲人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讲起,将茶百戏置于中华茶文化的脉络中解析,让古老技艺的历史根系愈发清晰。
“非遗共兴”社会实践团队介绍、讲解茶百戏
“非遗共兴”社会实践团队带领学员们体验茶百戏
“红蓝双卫士”——红承志愿服务队与安防志愿服务队强强联合,携手荆州市狼牙训练基地,共同奔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镇,开展以“迷彩青春铸军魂,红承初心绘未来”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暑期夏令营活动。
“红蓝双卫士”实践团队合照
团队将专业优势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利用“爱国红+迷彩绿+科技蓝+实践橙”为鲜明底色,为青少年铺就成长之路。活动围绕“爱国精神铸魂、国防教育固本、科技创新赋能、实践探索拓界”四大核心板块,层层递进开展系列活动:开展“我心中的党与团”主题宣讲、红色故事情景剧演绎;依托狼牙训练基地的军事化场地,开展迷彩体验、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开设“航空探月”科普、AI初使用等实践项目;联动当地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寻根”研学,组织文化传承、乡村调研等活动。
此外,团队还结合“七七事变”历史背景,组织缅怀先烈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实践全过程。
“少年军校”实训现场
“云端”旅游环节青少年合照
“红蓝双卫士”实践团队带领青少年爱国教育展览参观
信息技术学部与狼牙训练基地合作实践基地揭牌
机电工程学部
机电工程学部三下乡团队分别为“红炬同心”志愿服务队和智动先锋队两支队伍。
“红炬同心”志愿服务队聚焦乡村儿童暑期托管需求,深入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胜利镇巴源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红炬同心”志愿服务队合照
“红炬同心”志愿服务队开设暑期托管班
实践期间,团队针对暑期托管班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围绕传统文化开设了红歌传唱、剪纸、书法、绘画及手工积木课,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提升动手协作能力;系统讲授了爱国主义历史、党史党纪等专题课程,并特别结合胜利镇本地历史,开发了红色文化宣传课,将革命精神厚植童心;开设别开生面的香囊药材课,教授孩子们辨识草药、制作香囊,普及健康知识。
“红炬同心”志愿服务队开展红色教育课程
为深化自身红色教育,团队实地参观了胜利镇金凤楼红色历史文化馆,学习当地革命历史,还同在罗田实践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联手,共同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实用的“防网络诈骗宣传课”。这些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带去了知识与关爱,更真正实现了“三下乡”的意义。
“红炬同心”志愿服务队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联手开设的“防网络诈骗宣传课”
智动先锋队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云台社区和杨坝社区的活动室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身影穿梭于托管课堂、老年人家中与地方文化场馆之间,用青春实践丈量乡土,回应着“一老一小”这一最柔软的民生关切。
智动先锋队合照
在云台社区“爱心托管班”课堂上,团队成员们带领着孩子们开展各类丰富课程;在“记忆包裹”活动中,队员们协助专业人员在云台社区为数十位老人进行了初步认知筛查与健康登记;在云梦县博物馆泛黄的展柜前,在吴禄贞纪念馆将军的戎装照下,队员们仔细聆听讲解。社区服务中心内,队员们辅助整理档案、参与活动协调,亲身体验了基层治理的千头万绪。
智动先锋队在杨坝社区开展的系列活动
智动先锋队参与活动协调
艺术设计学部
艺术设计学部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主要包括“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和“艺心”先锋服务队两支队伍。
“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熊畈村、金盆湖村,开展“艺路同行,筑梦乡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笔绘就乡村发展新画卷。
“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合照
团队以专业美育实践为主线,将开展“暑期爱心托管班”特色活动作为服务基层的重要实践,包括开设非遗相关手工、乡村美化小课堂等课程;精心筹备美育成果展。
“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暑期爱心托管班”艺术类课程
此外,团队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通过垃圾清扫、专业墙绘等乡村美化系列活动,着力擦亮乡村生态底色;队员们帮助搭建助农直播间,以青年智慧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非遗手工课堂;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活动和走访慰问老党员活动。
“薪火青年”志愿服务队乡村美化系列活动
“艺心”先锋服务队于7月1日至7月28日深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艺心”先锋服务队合照
团队结合艺术专业特长与社区实际需求,敲定了“文化传承+民生服务+红色研学”三大方向。具体包括:精心策划五讲非遗手工课程,涵盖漆扇、扎染、绒花、瓷片贴花与红色剪纸等传统技艺,为社区老人搭建起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平台;开展“智慧助老”防诈课堂,将枯燥的诈骗案例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情景短剧;借助专业技能为老人们带来“云游中国”体验;重走调研路线。
“艺心”先锋服务队为社区老人讲解贴画
“艺心”先锋服务队为社区老人们开展绒花课程
“艺心”先锋服务队采访老党员
数字传媒学部
“艺青年”社会志愿服务队于6月25日前往湖北省黄石市灵乡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艺青年”社会志愿服务队团队合影
团队结合专业特色,聚焦乡村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需求,围绕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乡村环境治理、红色精神传承、心理关怀服务、童伴之家线上教学和革命场馆翻新设计六大方向展开具体工作。
“艺青年”社会志愿服务队系列活动展示
具体包括:在文化服务方面,积极队开展漆扇制作、拉丁舞教学,打造老年人数字课堂;在乡村环境治理方面,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与实操演示活动;在红色精神传承方面,走访新四军纪念馆、抗战英雄故居,拜访老党员与优秀劳模,深入挖掘革命故事,强化精神传承;在心理关怀服务方面,面向儿童与老人开展游戏陪伴与倾听交流,并邀请公益人士张国胜老师开展专题公开课,分享基层实践与志愿经验;在童伴之家线上教学方面,开设趣味课程陪伴留守儿童成长;在革命场馆翻新设计方面,参与纪念馆翻新与红色场馆建设,运用3D建模与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展陈空间,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
“艺青年”社会志愿服务队依托线上平台为“童伴之家”儿童开展系列支教活动
“艺青年”社会志愿服务队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
现代商务学部
现代商务学部三下乡实践团队由拾光社会实践服务队、“星空梦想”志愿服务队和“商暖童行”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组成。
拾光社会实践服务队于6月30日抵达孝感市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开启了为期20天的暑期志愿活动。
拾光社会实践服务队合照
团队成员开展了趣味特色课堂、红色文化实地调研、助农直播、艺术墙绘等活动,旨在启迪乡村童心,赓续红色基因;践行专业助农,美化乡村环境,淬炼青年担当。
同时,团队依托孝昌县当地丰厚的红色文化,通过红色影片、情境互动的方式让历史鲜活起来,深化孩子们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拾光社会实践服务队抵达小河镇小学合照
拾光社会实践服务队乒乓球比赛参赛人员合照
拾光社会实践服务队在梨园直播助农现场
拾光社会实践服务队进行心理健康授课
“星空梦想”志愿服务队于7月1日奔赴黄冈蕲春县茅山镇茅山中学,开展为期1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星空梦想”志愿服务队合照
团队通过五育融合,多维赋能乡村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包括打造沉浸式红色育人课堂;以“智”为引,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科普课程;围绕健康安全、创意实践、环保理念、美育教育与劳动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课程与活动,助力孩子们全面成长。
“星空梦想”志愿服务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商暖童行”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至7月18日前往鄂州市镜园社区开展暑期爱心托管班社会实践活动。
“商暖童行”志愿服务队团队合影
活动围绕学业辅导、红色教育、非遗传承、安全防护四大内容展开,以精准服务回应儿童成长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累计服务社区儿童30余人次,赢得家长与社区的一致认可,是志愿服务队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商暖童行”志愿服务队开展作业辅导、安全防护课堂
“商暖童行”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参观鄂州党史纪念馆
“商暖童行”志愿服务队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数字财会学部
数字财会学部三下乡实践团队包括爱心筑梦实践团队、超级志愿者服务队和语“经”同行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
爱心筑梦实践团队于7月7日走进鄂州,承接起文汇社区、寿昌社区及寿昌工会驿站的托管服务工作,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爱心托管班”志愿活动。
爱心筑梦实践团队合照
团队积极申报三下乡实践项目并成功入选湖北省“爱心托管班”、青春手绘、小红车等项目。此外,团队精心设计体育艺术、创意手工、文化互动、安全教育、红色教育等课程赋能儿童成长,助其拓宽视野、涵养品格,在寓教于乐中守护孩子成长,共同度过美好时光。
爱心筑梦实践团队开展系列课程
爱心筑梦实践团队开展的手工课程作品展示
超级志愿者服务队的17名队员,第四次奔赴梁公铺完全小学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超级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合照
团队构建了“基础类—拓展类—专题教育”三维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讲座、认识和制作五星红旗课程、绿色环保教育课程、时间管理课程、习惯养成课程、采茶戏课程、滑轮课程、自然教育课程和“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助其“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同时,志愿者们还捐赠图书等物资,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习状况、关注留守儿童安全,慰问孤寡老人,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超级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系列活动
语“经”同行志愿服务队于7月圆满完成在恩施市工农路街道民族路社区的暑期支教活动。这支队伍以“服务社区教育,陪伴孩童成长”为宗旨,通过创新教育模式,累计服务留守儿童及社区青少年超300人次,为基层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语“经”同行志愿服务队社区合影
针对社区20名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服务队与民族路社区联合推出暑期课堂项目。志愿者们每日开展4小时陪伴服务,涵盖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疏导三大模块。
在夯实学业基础的同时,服务队深度融合地域文化特色,构建“1+3”素质教育体系。除常规课业辅导外,重点打造三大特色课程:开设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编织工坊,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编排防溺水情景剧开展安全教育;开设民族舞与手绘融合的体艺课程。团队还与社区共同开发“西兰卡普文化实践课”,通过“听故事-学技艺-创作品”三阶教学,让孩子们在亲手编织中感受非遗魅力。
语“经”同行志愿服务队带领小朋友做手工
语“经”同行志愿服务队教授小朋友们课程
语“经”同行志愿服务队合影
外国语学部
“星火实践队”于6月28日至7月11日期间分别前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社区和系列武汉地区科技文化场馆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星火实践队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合照
星火实践队在社区门口留念合影
在武汉市江夏区藏龙社区,团队开展了系列暑期课堂活动,包括“脸谱涂鸦小当家”活动、“我是小小建筑师”课程、“奇妙自然大冒险”课程、“从长征到使命”课程、“童心探科学”活动、“字母探险家”活动等。
此外,团队成员先后走进武汉规划展示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指画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及中国建筑科技博物馆等标志性场馆,开展文化调研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探寻荆楚文化的历史纵深与时代活力,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积蓄青春力量。
星火实践队课堂合影留念
星火实践队爱国教育课堂合影留念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2025年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服务社会、奉献基层的征程永无止境。
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将这份基层情怀和实践真知带回校园、融入学习、带入未来;更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受到感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在奉献青春中实现价值。
期待明年,我们再出发!
素材来源:校团委及各学部
文字:雷思佳 张思怡
封面:程哲啸
排版:杨诗雨
指导老师:吴婷
审核:余彩 崔赢艺
来源:小e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