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丨以七夕之名 铸文化之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8 16:56 1

摘要: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又是一年农历七月初七,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日子,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将在十堰郧西举行。银汉之下、天河之畔,一场以“星河筑梦·家国同心”为主题的文旅盛宴铺展开来,必将在夏末秋初这个美好的时节,绽放出中华传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又是一年农历七月初七,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日子,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将在十堰郧西举行。银汉之下、天河之畔,一场以“星河筑梦·家国同心”为主题的文旅盛宴铺展开来,必将在夏末秋初这个美好的时节,绽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绚烂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七夕,这一承载着千年浪漫与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从《诗经·小雅》“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到汉代《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咏叹,再到宋代词人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七夕从古老传说中走来,带着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历经岁月洗礼,沉淀为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七夕文化也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演变,逐渐融合了乞巧、祈福、拜织女等丰富多元的民俗活动,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精神内核,充分彰显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美满、家庭和睦、技艺精进的美好向往,更映照出中国人融于精神血脉的家国情怀。深入了解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开展富有时代特点的节日活动,对于更好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上七夕,人间郧西。作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郧西凭借七夕文化发源地与核心传承地的优势,连续16年开展七夕文化主题活动,持续深耕七夕旅游、文创等市场,七夕文化IP火热“出圈”,大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有力带动了旅游经济。郧西七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十堰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缩影。从丰富多样的非遗集会展演,到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推广活动;从流光溢彩的特色文化街区,到直抵基层的“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穿针乞巧等传统技艺表演,到虚实共生的入境武当VR大空间……十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拓展传播渠道、创新叙事方式,探寻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增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全社会昂扬向上的信心与斗志。如今在十堰,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成为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更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助力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剩余34%

此次,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将十堰郧西确定为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示范活动举办地,是对我市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激励,必将对十堰开展文明实践、培育文明新风、建设文化强市、振兴文旅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作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作为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作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坚实支撑,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节日活动,深入挖掘武当文化、七夕文化、汉水文化、诗经文化等十堰本土特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将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家国情怀的壮阔叙事中,积极探索赓续传统文脉的创新之路,真正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源泉。

银汉迢迢终有渡,古今共此一寸心。七夕之夜,我们仰望星河,看到的不仅是鹊桥之上的牛郎织女,更是一个民族守护文化根脉、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之光。相信通过持续不断地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七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