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蒙镇:“小零工市场”托举稳岗就业“大民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0 23:01 1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钦北区那蒙镇以“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创新,积极探索“党建+零工经济”新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非营利性“小零工市场”,着力解决“企业招不到工,群众找不着活儿”的难题,为当地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夯基垒台、聚势谋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钦北区那蒙镇以“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创新,积极探索“党建+零工经济”新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非营利性“小零工市场”,着力解决“企业招不到工,群众找不着活儿”的难题,为当地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夯基垒台、聚势谋远。

“数据链”强基 精准摸排织密“就业网”

3月13日,那蒙镇竹山村马铃薯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随着两台马铃薯收获机开过,一垄垄马铃薯被翻出泥土,橙黄饱满。工人们忙着在地里采收、分拣、打包,将一袋袋装好的优质马铃薯源源不断地运往市场销售。

“以前在农村最难的就是没有就业信息来源,现在哪里需要工人、需要多少、工作内容是什么,我们都能通过‘小零工市场’了解,感觉合适就来应聘,顾家挣钱两无误。”竹山村村民梁敏告诉记者,当天地里的近60名工人都是附近村民。

那蒙镇党委组织委员刘怀球介绍,2024年初,该镇组建了一支15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出了“1个镇级零工市场引领N个村级小零工市场”的“1+N”工作模式,采取“自主登记+入户摸排+扫码填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覆盖全镇的“一人一档”零工信息数据库,月均收集群众就业需求超200个。同时,同步构建政企联动机制,通过党组织联建整合各方资源入驻市场,党员干部定期走访企业、商户收集用工需求并登记造册,联动钦州人才市场等官方平台建立“一企一策”用工信息库,直接打通了求职与用工的信息壁垒。

和梁敏一样,那蒙镇马铃薯种植基地负责人陶广也是这一模式的受益人。“我们每年都在那蒙镇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450多亩,从播种、管护到收获都需要大量人手。尤其是一种一收,每天需要50多人,以前得挨家挨户去招工,现在只需把用工要求和人数统计好,‘小零工市场’就能帮忙对接联系,方便快捷高效,帮了我们大忙。”陶广感慨地说。

2024年以来,该镇“小零工市场”累计挖掘农业种养殖、建材制造、保洁等15类招聘信息430多条,促成辖区单位招聘零工300余人,发放零工工资累计超过200万元,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服务链”提速 高效对接架起“连心桥”

作为“小零工市场”的受益者,那蒙镇屯里村委那盆村村民杨开文记忆犹新:去年3月11日,他通过该平台顺利地在建华建材(广西)有限公司找到了心仪工作,“目前我是车间普工,月工资5000多元,到手年收入6万元以上。”

“我们吸引企业加入‘小零工市场’,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用工需求和求职类型进行细致分类。”那蒙镇竹山村“小零工市场”综合管理员陈坚介绍,“当企业有用工需求时,我们能快速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零工。”

目前,那蒙镇“小零工市场”组建了12个零工信息群,定时更新包含岗位、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等详细内容的招聘信息。工作人员实时比对零工信息与招工信息,及时向求职人员精准推送合适的岗位,有效提升了用工和求职效率。此外,“小零工市场”还会定期举办零工招聘会,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去年以来成功举办3场招聘会,促成6个本地单位与86名零工进行面试。

“技能链”赋能 精准培训锻造“生力军”

“一听说村委要举办培训班,我就马上报名了,学好手艺,找工作才更有底气。”3月19日上午,那蒙镇小零工市场新一期的面包烘焙培训班正式开班,村民陆姿早早到场认真听培训讲师讲解烘焙面包的理论知识。在接下来持续5天的培训时间里,陆姿和其他49名来自周边各村的学员,将通过理论讲解与讲师手把手指导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圆面包、菠萝包、豆沙面包以及西式面点等各种包点的制作方法,以及搅拌机、切割机、烤箱等常用烘焙设备及工具的使用与保养知识,并在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拿到结业证书。

为增强零工的就业竞争力,那蒙镇“小零工市场”积极与上级培训机构对接,根据用工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构建“培训即上岗”的服务模式,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同时,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评估机制,持续优化培训工作,提升就业技能。截至目前,该镇累计邀请60多名专业讲师到“小零工市场”开展免费培训,内容涵盖农业技术、母婴护理、家政服务、电商运营、手工制作等7个领域,累计开展培训30余场,受益群众1500多人。

为实现“用工单位放心、务工人员安心、人民群众省心”,该镇“小零工市场”还将探索构建“入户宣传法律政策+走访监督用工单位+提供就业法律援助+调解劳动权益纠纷”的“维权模式”,切实保障用工单位和零工的合法权益。

从“数据建库”到“双向匹配”,从“技能培训”到“权益保障”,那蒙镇“小零工市场”的探索实践,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既为企业搭建用工“蓄水池”,又为村民开辟增收“快车道”,以“小切口”托起稳岗保供的“大民生”。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