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报显示,华熙生物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长20.89%;净利润率实现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同比、环比双回升,这也标志着公司盈利拐点正式显现。
刚刚,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证券代码:688363)交出了一份半年度成绩单。
财报显示,华熙生物第二季度的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长20.89%;净利润率实现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同比、环比双回升,这也标志着公司盈利拐点正式显现。
毫无疑问,华熙生物正处在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中——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效益优先,从流量驱动回归科技本位。总经理重回一线、组织架构调整、研发项目大幅缩减、销售费用率显著下降……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华熙生物正在“刮骨疗毒”。
底层竞争力牢固,结构在优化
尽管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即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同比下降33.97%,是拖累整体营收的主因,但华熙生物坦言,已主动停止“以价换量”的投流模式,转向以科学传播为核心的品牌建设。短期阵痛难免,但长期来看,这是摆脱行业内卷、建立品牌护城河的必经之路。
相比之下,原料业务表现稳健,收入6.26亿元,仅微降0.58%,毛利率保持66.34%的高位,其中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更是高达85.09%。医疗终端业务6.73亿元,虽下降9.44%,但注射类产品毛利率近90%,凸显其技术壁垒。这些数据再次证明,华熙生物的底层竞争力依然牢固——生物活性原料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仍是其最硬的底气。
研发聚焦,合成生物布局深化
2025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研发投入2.31亿元,同比增长15.25%,占营收比重提升至10.22%。同时,研发项目数量较2024年减少88个,资源进一步向高壁垒原料与医疗终端产品集中。
华熙生物上半年上市6款新产品,包括注射级交联透明质酸钠、重组胶原蛋白、麦角硫因等,覆盖医药、护肤、食品多个领域。尤其是在无菌级HA原料、PDRN产品管线上的突破,显示出其在高端原料领域的持续领先。
合成生物学布局也在不断深化。华熙生物与天津市政府共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基地,旗下孵化企业华熙唐安更是在肝素聚糖全酶法合成上实现全球技术领先,有望推动行业从“动物提取”迈向“绿色生物制造”。
值得关注的是,华熙生物将自动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入中试转化中心,打造出集成先进监控、数据传输与智能分析的“智慧大脑”——中试平台指挥中心,全面保障生产流程的高效协同。同时,企业创新性地建成全球首个兼具公益科普功能的“生物制造科技馆”,积极推动合成生物技术的社会认知与公众普及,为产业长远发展构建广泛社会基础。
这一全球规模领先的中试转化平台,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合成生物制造中试与产业化环节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合成生物领域的地位。华熙生物此举不仅为企业自身开辟新发展路径,更如同在生物制造领域投下“战略基石”,引发行业连锁反应,推动中国化妆品产业乃至生物制造整体迈向新阶段。
正如赵燕董事长所言,中试平台是华熙生物打通产学研、实现产业赋能的核心战略部署。它不仅强化了企业在供应链关键环节的纽带作用,大幅降低科研机构与初创企业的产业化风险,也为投资机构甄别高价值产业化项目提供重要依据。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成功承接30余项生物制造项目,有效串联产业链上下游,展现出强大的生态聚合能力。
ESG与数字化:隐性竞争力的积累
在ESG方面,华熙生物表现亮眼:MSCI评级升至BB,EcoVadis获铜牌,CDP气候评级为B、水安全为A-。公司还制定了2030年碳减排目标,并通过光伏、沼气发电等举措推进绿色生产。
数字化与AI融合也在加速。华熙生物完成数据平台重构,上线总经理驾驶舱和BI看板,推动流程量化与管理精细化。全员AI培训覆盖率100%,并举办首届AI创新大赛,在销售预测、研发支持等领域探索应用场景。
不难看出,华熙生物的战略方向是清晰的。面对未来,华熙生物仍面临着挑战。其中,伴随监管趋严、竞争加剧、集采扩围等多重外部压力,更多企业可能参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内卷战”当中,华熙生物在短期内仍面临显著的经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存货周转天数为321天,相较于第一季度的391天呈现明显下降,库存周转效率边际改善显著。不过,其库存管理仍具优化空间。
此外,净利润率能否实现持续提升,也将成为检验华熙生物本轮战略转型实际成效的关键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华熙生物已经推出“世界级”AI量肤定制技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依托数万组临床数据、医院合作及公开文献,实现快速、精准的皮肤检测与个性化方案输出。
为应对细分配方开发周期长、备案难的痛点,华熙生物基于“组合原料”专利库,筛选多维活性物,已打造108种已备案方案,可覆盖15625种皮肤状态。
在交付端,华熙生物首创两条微流控柔性产线:精华产品线支持最低500克起订,面霜线则能够高效处理高黏度流体。门店内占地仅如冰箱大小的全自动工作站,由三千平方米标准厂房的产能“浓缩”而成,可在现场完成双剂型定制,洁净等级达到Class 6标准,产品质量与大型工厂保持一致,仅需6分钟即可完成单次定制生产。
该技术系统已申请1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实现了多场景、合规且安全的个性化护肤服务,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目前,这项服务已登陆润百颜青岛万象城店,并通过官方小程序同步开放,让消费者在家即可一键解锁高端私人定制护肤。
清扬君点评:
随着调研的深入,清扬君愈发确信——华熙生物是一座被低估的富矿:几乎每一个子项目都足以独当一面,却仍在消费者视野之外静静发光。
华熙生物这份半年报,更像是一份“战略转型宣言”。它主动选择放弃短期增长,转向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从“流量打法”回归“科技本色”,从“多品牌扩张”转向“核心资产聚焦”。
在资本市场追逐快钱的时代,这种选择需要勇气。但也正是这种选择,让华熙生物依然值得期待——毕竟,真正的生物科技公司,从来都不是靠流量堆出来的,而是靠研发、靠技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
阵痛之后,能否迎来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下半年,将是验证华熙生物转型成果的关键期。
图源:华熙生物官网
来源:清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