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经伊蚊(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吕建楠主任介绍,今年基孔肯雅热大范围快速传播,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条件适宜蚊虫滋生,使得蚊虫活动频繁、传播机会增多,再加上人口流动加速了病毒的扩散。
近期
基孔肯雅热的疫情态势
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与担忧
针对这一情况
记者来到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对该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吕建楠进行了采访
为公众答疑解惑
并提供专业的防控指导
吕建楠在日常巡诊。
疾病本质: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经伊蚊(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吕建楠主任介绍,今年基孔肯雅热大范围快速传播,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湿度大等气候条件适宜蚊虫滋生,使得蚊虫活动频繁、传播机会增多,再加上人口流动加速了病毒的扩散。
该疾病与普通感冒有不少共通点,多数患者症状较轻、病程具有自限性,数天至数周便可自愈,无需特殊的抗病毒治疗,治疗上以对症缓解为主。这一特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众的心理压力。
右医附院传染科大楼。
认知误区:勿将基孔肯雅热
与致瘫疾病混淆
在提到人们对基孔肯雅热的恐惧时,吕建楠分析,很多人听到“病毒”“发热”“关节痛”就容易联想到瘫痪,主要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该疾病,容易将其与脊髓灰质炎等致瘫疾病混淆。这种恐惧源于信息不对称的认知偏差,实际上基孔肯雅热极少引发瘫痪等重症。
一些患者在患病后会陷入“拼命输液冲病毒”“喝姜汤捂汗”等无效治疗的误区。吕建楠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患者不懂病毒感染的治疗原理。输液并不能冲走病毒,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高热时喝姜汤捂汗会加重身体不适,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基孔肯雅热病人的病床上挂着蚊帐。
科学预防:牢记这些细节和口诀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基孔肯雅热除了“防蚊叮咬”,还有一些反常识的细节需要注意。比如空调房的低温能降低蚊子活性,其防蚊效果或许优于蚊帐;及时清理花盆托盘、地漏等处的积水,保持环境干燥,可减少蚊虫滋生。
吕建楠提醒,面对基孔肯雅热,公众最该记住的三字诀是:“早识别、遵医嘱、强防护”。也就是说,当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同时做好日常防蚊措施。
来源:百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