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五天内连发2篇Cell,今年CNS顶刊已破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15:13 1

摘要:8月22日,南方科技大学张明杰带领团队与合作者在Cell上报道了Shank3寡聚化调控突触后致密区凝聚体的物质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细胞生物凝聚体具有广泛的物质特性,涵盖从牛顿流体到弹性固体等多种类型。但对于生物凝聚体的物质特性如何为细胞功能所调控,人们尚知之甚少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五天内在顶刊Cell上连发了2篇文章,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8月22日,南方科技大学张明杰带领团队与合作者在Cell上报道了Shank3寡聚化调控突触后致密区凝聚体的物质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细胞生物凝聚体具有广泛的物质特性,涵盖从牛顿流体到弹性固体等多种类型。但对于生物凝聚体的物质特性如何为细胞功能所调控,人们尚知之甚少。该研究发现,与天然突触后致密区(PSDs)类似,重组的PSD凝聚体形成了一种软玻璃态物质,且未出现不可逆的淀粉样结构形成迹象。

这种类玻璃态的PSD凝聚体的形成,是基于PSD蛋白网络通过支架蛋白间的特异性及多价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渗流作用。破坏由Shank3 SAM结构域介导的寡聚化(这是在Phelan-McDermid综合征患者中观察到的一种SHANK3突变类型),会通过削弱PSD凝聚体的网络渗流作用而使其软化,进而损害突触传递和可塑性,并在小鼠中引发类似自闭症的行为。

总之,该研究揭示了一类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玻璃态生物凝聚体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PSD凝聚体的物质特性对于神经元突触介导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第一完成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唯一通讯作者为张明杰,他1988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1993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加拿大安大略癌症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5年回国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讲座)教授。2020年他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目前为该校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明杰研究领域为神经信号转导中重要蛋白质复合体的生物化学和结构学基础和神经细胞极性产生和维持的机制研究。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奖和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等;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成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8月26日晚,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鞠斌(一作兼通讯)、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鄢仁鸿、中国医学科学院薛婧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文杰合作,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顶刊Cell上报道了结构保守的人源抗A35抗体可保护小鼠和猕猴免受猴痘病毒感染。猴痘病毒(MPXV)包膜病毒粒子上表达的A35蛋白对于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感染和传播至关重要,因而成为有效的抗病毒靶点。该研究展示了两种人源抗A35单克隆抗体(mAbs)在CAST/EiJ小鼠和恒河猴中表现出对MPXV的潜在保护作用。

利用冷冻电镜技术,研究确定了A35二聚体分别与mAb975或mAb981的抗原结合片段复合物的两种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抗原-抗体界面处的详细相互作用。结构分析表明,这些结构保守的单克隆抗体均结合于A35二聚体界面处的一个沟槽区域。总之,该研究为单次给予抗A35单克隆抗体减轻恒河猴MPXV感染致病效应提供了概念验证。这些源自人体的单克隆抗体可作为抗体药物候选,并且它们与A35二聚体的结合模式将为未来的疫苗设计提供宝贵见解。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天的Cell上,国外2个团队也做出了类似的成果,3项成果同天在线发表

本文第一完成单位为南方科技大学,最后通讯作者为张政,他1999年和2002年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加入解放军第302医院,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2018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讲席教授,目前为该校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院长、研究所所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病原感染免疫致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新策略,他曾获国家“杰青”和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荣誉。

随着这2篇Cell文章的发表,南方科技大学今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已发表十篇CNS顶刊文章,其中5篇Nature、3篇Science和2篇Cell。南方科技大学本年度CNS正刊发文数正式破十,也是国内今年第6所CNS上双的高校。南方科技大学今年也有望创三大顶刊的历史发文新高(去年以第一单位发表了13篇文章)!

来源:科技大满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