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苏常州,有这样一位用笔墨丹青、音符诗行编织文化经纬的使者——诸学之。作为研究员,他还兼任《百年丰碑·中华儿女风采录》等典籍编委,在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在江苏常州,有这样一位用笔墨丹青、音符诗行编织文化经纬的使者——诸学之。作为研究员,他还兼任《百年丰碑·中华儿女风采录》等典籍编委,在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在诸学之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它流淌在历史长河里,沉淀在文化肌理中,凝结在道德准则内,蕴藏在艺术精髓间。正是这份敬畏与热爱,让他以诗歌、书画、音乐为舟,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全力播撒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与笔墨的缘分,始于七岁。那时的诸学之便开始系统研习绘画,从宋代山水的雄浑、花鸟的工致起步,而后沉浸在明清山水流派的笔墨意境中,画风渐渐染上文人画特有的飘逸与灵动。他的山水画,尤重意境营造,笔下山川清奇峭拔,墨间云雾空灵雅秀,仿佛能引人走入画中秘境;花鸟画则更重笔墨意趣,将对自然的美学体悟与艺术创新巧妙融合,每一笔都透着鲜活的生命力。2024年,其作品《烟水亭》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大赛中斩获荣誉勋章(金奖),这枚沉甸甸的勋章,不仅是对他艺术造诣的肯定,更彰显了中国传统艺术强劲的国际影响力。
诸学之的艺术天地,不止于宣纸之上。在音乐创作领域,他同样开辟出独特的天地。近年来,他携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欧美知名词曲作家,共同创作了《思乡吟》《我在家乡等你》《人间处处充满阳光》等作品。这些歌曲带着宋词元曲的婉转风韵,穿越地域与语言的界限,在欧美及东南亚多国广泛流传,让海外听众透过旋律,触摸到中国文化的温度。
此外,他还深耕文史典籍编撰,参与创作的数十部典籍,以及个人的多部诗歌集、艺术集、教学实例等著作,均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其中部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全球多所名校、图书馆收藏,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他的艺术资料载入《中国艺术领袖》《世界美术教育发展史》等史册,作品入选《文化强国 国家名片》,事迹更被《中华英才》及央视报道,让更多人看到一位文化传承者的坚守与担当。
从江南水乡的笔墨少年,到走向国际的文化使者,诸学之用一生的实践诠释着"山河永念,薪火永存"的深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来源:书画艺术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