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汽车自2021年雷军高调宣布进军电车行业,就一直是热搜常客。一开始,小米汽车对标保时捷、特斯拉等品牌,树立高端人设,再借技术发布会、工厂参观视频展示造车实力,时不时抛出 “50万以内有对手吗” 这样的话题,引发猜价热潮。
各位好,这里是经世品牌研究中心。今天,咱们来聊聊企业为啥要在品牌传播上砸重金。这可不是一笔随随便便的开支,而是关乎企业兴衰的关键战略。
先来看正面案例
小米汽车自2021年雷军高调宣布进军电车行业,就一直是热搜常客。一开始,小米汽车对标保时捷、特斯拉等品牌,树立高端人设,再借技术发布会、工厂参观视频展示造车实力,时不时抛出 “50万以内有对手吗” 这样的话题,引发猜价热潮。
2024年3月新车上市发布会上,小米SU7以20万 - 30万元区间的定价打响名声。之后,小米汽车借助大佬捧场、网络热梗持续发力。到了12月,小米SU7被爆出车祸事故,却因车主轻伤或安然无恙,反倒成了产品销售的催化剂。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小米对消费者心理的深度研究,精准把握并超出消费者预期,这就是品牌传播的力量,让小米汽车成功跻身电车市场顶流行列。
再看反面案例
摩托罗拉曾经也是手机行业的巨头,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它没能及时通过有效的品牌传播,展示自身创新与优势,导致品牌形象模糊。在苹果、三星等品牌的激烈竞争下,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2010年摩托罗拉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约为24%,到2015年已降至不到2%,逐渐淡出主流手机市场。
从专业营销视角看,品牌传播是塑造品牌资产的核心手段。它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塑造独特品牌形象,建立消费者忠诚度。
营销学者刘志伟认为:品牌知名度每提升10%,销售额平均会增长5 - 7% 。传播做得好,客户主动找上门,营销成本自然降低;要是忽视传播,产品再优秀也难以吸引关注。企业在品牌传播上的投入,是对未来发展的深度投资,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中胜出的关键因素。
来源:刘志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