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与寿命的关系,医生:若想延长寿命,吃饭尽量做到4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14:43 1

摘要:听完我没忍住笑了,但心里也有点担心,我妈最近血糖有点偏高,体检时医生还特别提醒她饭量得控制。她习惯了一辈子吃得多,现在要减量,确实不太容易。其实很多老人都容易觉得‘吃得多才有力气’,但事实刚好饭量和寿命之间有着不小的关系。

前几天晚饭后,我妈又偷偷摸摸去厨房找吃的,被我儿子撞了个正着。小家伙跑来跟我告状:“奶奶说她‘没吃饱’,还想再吃点花生米。”

听完我没忍住笑了,但心里也有点担心,我妈最近血糖有点偏高,体检时医生还特别提醒她饭量得控制。她习惯了一辈子吃得多,现在要减量,确实不太容易。其实很多老人都容易觉得‘吃得多才有力气’,但事实刚好饭量和寿命之间有着不小的关系。

我老公原来也属于那种“饭不够吃不舒服”的类型,尤其是晚上,非得来两碗米饭才觉得踏实。后来他开始胃胀气、体重飙升,还总喊累。

我就跟他讲了我在营养课上学到的:“饭吃七分饱,是对身体最好的照顾。”一开始他不信,觉得是“饿着自己”,但后来他真的开始控制饭量,身体轻松了,人也精神了不少。这才体会到,吃饭不是越多越好,适量才是智慧。

我闺蜜小玲前阵子也来找我,说她爸血脂高了,医生建议他减肥。她爸一听要“少吃”,立刻一脸抗拒:“那我不就没劲了?”其实这是个误区。老年人的代谢变慢了,饭量不减,反而可能加速身体的损耗。尤其在饭后血糖飙升的情况下,心脑血管的负担会随之加重,这不是补,是拖。

说起来,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对待一日三餐。我上周在小区健身房碰见一个阿姨,她一边走步一边跟我说:“我中午吃得不多,就一碗米饭、两块红烧肉、一个鸡蛋和点炒青菜。”

听着好像不多,但其实热量早就超标了。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适量”不是靠感觉,而是要看身体需要。

我平时给家人定饭量,是根据年龄、性别、活动量来大致估算的。像我儿子正在长身体,饭量自然大些,但不能让他吃撑;我妈年纪大了,代谢慢,饭得少吃点,重点是营养要跟上。饭吃得刚刚好,人才不会因为胀气、肥胖、血糖波动而出问题。

而且吃得太多,胃一直被撑着,时间久了容易胃下垂、消化不良,这些问题不是立马就出,但时间一长就全来了。有一次我做了红烧排骨,味道确实不错,我爸吃得特别快,一口接一口,吃完还想添饭。

我提醒他:“慢点吃,不然你胃又得难受。”他不以为意,结果饭后不到一小时就喊肚子胀。我给他泡了杯山楂水,顺便又给他上了一课:“吃饭速度太快,会让大脑来不及感受到饱,导致吃多。慢慢吃,才有时间让身体告诉你‘够了’。

另一点很多人忽略了,就是吃饭要有节制,不要每顿都吃到撑。我有个表姐,年轻时胃口好,每顿都吃到九分饱,结果三十出头就开始胃胀、脂肪肝、血脂高。她后来才明白:吃饭撑不是享受,是隐患。

我家现在都遵循“七分饱”的原则,尤其是晚饭,不吃油腻,也不过量。晚饭吃太饱,夜里血糖波动大,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增加慢性病风险。很多人以为“晚饭吃好”是老传统,但其实是误解。真正懂养生的人,晚饭是最轻的一餐。

我爸常说:“年轻时吃多一点是‘底子’,老了吃多一点是‘包袱’。”这话听着调侃,其实挺有道理。年纪越大,身体越怕负担。饭量一旦过头,身体就得花更多力气去消化、代谢,久而久之各个器官就容易“累垮”。合理控制饭量,是留给器官的“喘息机会”。

很多人问我,怎么判断自己吃的是不是七分饱?其实很简单:吃完饭,不觉得饿,但也不撑,胃里还留点余地,这就是七分饱。我建议家里人每顿饭吃完后,休息十分钟再决定要不要加菜,大多数时候,这十分钟能让你意识到“其实已经够了”。这不是节食,是对身体的尊重。

我朋友小文是小学老师,平时工作忙,中午吃饭总是匆匆忙忙,结果常常吃多。后来她试着把咀嚼次数增加,每口饭嚼20下以上,结果惊讶地发现,饭量自然就减了,胃也舒服多了。这是因为咀嚼时间长,大脑能及时接收到饱腹信号。

有时候我儿子吃饭吃到一半,就跑出去玩,说他吃饱了。我妈总说他“没吃够”,非要他回来再吃几口。但我会让他自己判断。孩子的饥饱感比我们敏感,强迫进食反而打乱了他的自然节律。

让孩子从小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比任何营养课都重要。培养良好的饭量控制,从娃娃抓起,是预防肥胖的第一步。

我家不是不讲究吃,而是更讲究怎么吃。控制饭量不等于吃得差,而是吃得更聪明。我会让每顿饭有主食、有蔬菜、适量蛋白质,油盐控制好,饭量控制好,身体自然少生病。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临时应对。

我妈现在虽然嘴上还叨叨“吃不饱”,但身体状态好转后,她也慢慢接受了少吃点没坏处。她说:“现在饭后不犯困,走路也轻快。”这就是饭量控制带来的真实变化,不是看体重,而是看整个人的精气神。

每次体检查我爸的血脂、血糖都稳定下来,他也开始主动提醒我妈:“别吃太多,医生说撑多了短命。”虽然听着有点狠,但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饭量过大,会让身体进入长期高负荷状态,加速老化,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总有人以为控制饭量就是委屈自己,其实恰恰这是对身体最有诚意的照顾。人不是靠吃得多才健康,而是靠吃得对、吃得刚刚好。想长寿,先从每一口饭开始。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旭峰等.饮食结构与慢性病关系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

3. 李宁.饱腹感调控与饮食行为.《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

4. WHO.Healthydiet.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23

5. 陈君石.合理膳食与营养健康.《中国公共卫生》,2019

来源:金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