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弹爆头会有何种感觉,真的不疼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0 19:49 3

摘要:最近美国政府公布了肯尼迪遇刺的详细文件,其中肯尼迪就是被刺客击中头部而亡,再加上我们看过很多电影中血腥震撼的“爆头”场面,不由得会想现实中若被子弹击中头部,究竟是“来不及疼”还是“痛不欲生”?我们今天就从科学家与幸存者的双重视角,带你看清生死瞬间的真相。

文/Global防尉

最近美国政府公布了肯尼迪遇刺的详细文件,其中肯尼迪就是被刺客击中头部而亡,再加上我们看过很多电影中血腥震撼的“爆头”场面,不由得会想现实中若被子弹击中头部,究竟是“来不及疼”还是“痛不欲生”?我们今天就从科学家与幸存者的双重视角,带你看清生死瞬间的真相。

肯尼迪遇刺

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却有一个致命缺陷——它没有痛觉感受器,也就是说,当子弹击穿头骨时,大脑本身并不会直接感知疼痛。我们平时撞到头部感受到的疼痛,其实是头皮、血管或神经末梢的痛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作用的结果,而这一过程仅仅需要约0.03秒。

人体大脑三维模型

子弹的速度远超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以AK47为例,子弹初速超过850米/秒,而神经电信号在脑内传播仅约1米/秒。这意味着,当子弹击穿脑组织时,痛觉信号甚至来不及抵达意识中枢,人便已失去感知能力。一位幸存者描述:“像有人朝我扔了颗小石子,低头才发现中枪了。”

科学结论:若子弹直接破坏脑干或“致命T型区”(控制意识的核心区域),死亡是瞬间且无痛的。

子弹击中苹果的瞬间

其实并非所有头部中弹者都会立即死亡,据统计,约10%的头部枪击幸存者仍能存活,但他们的体验堪称“魔幻现实”:

首先子弹冲击波会导致颅内压力剧增,幸存者常听到“持续的高频铃声”或“一万只蜜蜂在耳边飞”。

子弹击中模型的瞬间

若子弹损伤海马体,人一生的记忆可能瞬间消失。一名男子被妻子误伤头部后,竟忘记自己中枪,直到医生提醒才恍然大悟。

历经如此大难依然能够活下来的人往往要承受后遗症,如慢性头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甚至对突然的声响产生恐惧。

我们曾经看过一些科学实验视频:当子弹进入颅腔后并非“一穿而过”,而是通过空腔效应造成毁灭性破坏。以9毫米手枪为例,子弹在弹道凝胶(模拟脑组织)中会形成直径达12倍弹头的空腔,瞬间将脑组织搅成“豆腐渣”。更致命的是,子弹如果击中的是“致命T型区”(鼻梁至后脑的T形区域)时,会直接摧毁脑干、丘脑等维持生命的中枢,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此时,大脑连“最后一条朋友圈”都来不及编辑,意识便已消散。

子弹

我们搜索了一些数据进行对比

手枪子弹(如贝瑞塔9毫米):速度381米/秒,空腔直径约4厘米。

步枪子弹(如AK47):速度850米/秒,空腔直径可达10厘米。

从意识层面看,爆头会更快,因为脑干被毁后,意识会在0.1秒内消失;而心脏中枪者通常会因失血过多死亡,可能经历数秒至数分钟的窒息感;但从身体反应看,心脏停跳后,脑细胞仍能存活4-6分钟,这意味着“意识残留”的可能性更高。

给大家分享一个冷知识:古代刽子手偏爱斩首而非刺心,正是因为“砍 tou 更人道”——毕竟连疼的机会都没有。

尽管科学证明爆头可能无痛,但枪击幸存者的康复过程却充满痛苦,如神经损伤、心理创伤、社会歧视等等,根据权威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4万人死于枪击,而幸存者中30%患有终身残疾。

特朗普右耳被击穿

生死或许只在一瞬,但活着的每一刻都值得珍惜。正如一位幸存者所说:“能抱怨头疼,已经是命运的馈赠。”

来源:Global防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