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今安澜|安徽阜南:安澜智闸润民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13:24 1

摘要:晨曦洒在王家坝闸13孔闸门上,淮河水静静流淌,映照着天际的霞光。闸旁“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石碑巍然矗立,不远处红亮箱包厂的工人正刷卡入园,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8月27日,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第三站走进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记者在这

晨曦洒在王家坝闸13孔闸门上,淮河水静静流淌,映照着天际的霞光。闸旁“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石碑巍然矗立,不远处红亮箱包厂的工人正刷卡入园,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8月27日,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第三站走进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记者在这片屡次为淮河安澜作出巨大牺牲的土地上,看到了安居乐业、产业兴隆的新景象。

安澜智闸:淮河防汛的“定盘星”

王家坝闸观景平台上,数字化水位监测屏实时跳动着淮河数据。“这里是淮河干流第一道安全屏障”,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郭俊军轻触屏幕,调出流域图,“当王家坝站水位达到29.30米且继续上涨时,根据指令我们将开闸蓄洪。”

这座始建于1953年的水利工程,2003年完成除险加固,2020年又升级了自动化控制系统。郭俊军抚摸着启闭机房的设备说:“闸门启闭现已实现自动化控制,但我们依然保持24小时人工值守,确保万无一失。”

数据见证担当:自建成以来,王家坝闸在13个洪水年份16次开闸蓄洪,累计蓄洪总量达75亿立方米。“每一次开闸,都是为上下游千万群众的安全让步。”郭俊军指着闸下游的蒙洼蓄洪区说,“这里面积180.4平方公里,住着18.5万人,他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在闸区展览馆,一组老照片记录了过去开闸蓄洪的场景:洪水漫过农田,群众转移安置……“如今,我们建立了更完善的预警系统和安置方案”,郭俊军说,“不仅要让淮河安澜,更要保障百姓安全。”

王家坝闸管理处虽只有13名职工,却肩负重任。他们管理的工程先后荣获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称号,成为淮河治理精神的重要象征。

产业新生:从“因洪致贫”到“因产兴业”

“看好孩子管好田,一天能挣百十元”——红亮箱包厂车间里,这条横幅格外醒目。工人们在流水线前熟练地裁剪、缝制,一个个箱包逐渐成型。

“2020年8月18日,总书记来我们厂考察,嘱咐要克服困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抢回来。”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亮指着墙上的照片回忆道,“这给了我们极大鼓舞!”

五年过去,企业已焕然一新:16000平方米的厂房内,软包生产线扩大到5条,新增拉杆箱生产线2条,日产量达800个。品牌从“红亮”扩展到“轟安”,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产值预计达4000万元。

工人郑继影边操作缝纫机边说:“我从公司成立就在这儿干,时间灵活,方便照顾孩子,一个月平均五六千元。”这位45岁的王家坝镇人已是县劳模,见证了企业从初创到壮大。

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特别是留守妇女等群体。为方便员工,厂里成立妇联组织,提供免费儿童托管班,解决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还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与国企合肥长虹塑模合作,取得80万吨拉杆箱配件生产订单。

2024年8月,企业入驻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这个总投资1.75亿元、占地83.3亩的园区,正成为王家坝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宜居家园:从“水患之忧”到“安居之乐”

王家坝镇淮上社区,白墙灰瓦的安置房整齐排列,社区广场上老人悠闲散步,孩童嬉戏玩耍。

“2003年前,居民住在低洼地,环境脏乱,道路拥挤”,淮上社区书记乔纪同介绍,“现在社区规划了产业区、生活区、商业区,一体化改造,大家都说好多了。”

社区占地面积1.26平方公里,规划安置人口1万人,现居住1775户、8834人。地面高程26.6米,堤顶高程31.3米,设计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2024年,社区收入37万余元,主要是闲置土地租赁、小区门面房租赁。”乔纪同说。

淮上社区居民崔虎2018年搬迁至安置一期小区:“过去宅基地窄,现在宽敞多了,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一天能挣百十块钱。”

曹集镇西田坡庄台则是另一番景象。这个始建于1953年的庄台,经过1991年加高加固,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庄台上,小广场、停车场一应俱全,农产品展销中心售卖着近40种阜南特色农副产品和文旅商品,销售额已达15万余元。

74岁的郭华平被聘为庄台保洁员,一边清扫一边说:“环境好了,生活更方便了,游客也多起来了。”

曹集镇人大主席张文举介绍,庄台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年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同时推进适应性农业发展,累计流转耕地1.6万亩,发展芡实、莲藕、稻虾共养等产业,既保护生态又增加收入。

为防返贫,曹集镇为脱贫户全覆盖购买防贫保,2024年报销169人73.7万元;提供就业帮扶,2024年以来累计新增就近就业662人。“我们要让群众日子越过越舒心。”张文举说。

夕阳西下,王家坝闸披上金色外衣。淮河水静静流淌,见证着这片土地从水患之苦到安居乐业的变迁——那是一种在与洪水的共处中淬炼出的坚韧与智慧,一种在奉献与回报中升华的家国情怀。

来源:阜南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