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营造尊师重教、关爱教师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与归属感,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特从学校管理及全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层面,提出以下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营造尊师重教、关爱教师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与归属感,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特从学校管理及全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层面,提出以下“尊师惠师”举措建议:
一、强化精神尊崇与荣誉激励,提升教师职业自豪感
1. 完善表彰奖励体系: 县级层面设立综合性及专项性相结合的教师荣誉制度(如“功勋教师”“年度教师”“教学能手”“育人楷模”等),每年教师节期间高规格举办表彰大会,广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学校层面同步建立校内表彰机制,及时肯定教师在不同岗位上的贡献。
2. 营造浓厚尊师氛围: 政工科牵头,联合宣传部门、融媒体中心,常态化开展“身边的好老师”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社会公共场所等渠道,展示教师风采,传播师道尊严。学校应利用校园网、公众号、宣传栏等阵地,彰显教师育人成果,引导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表达对教师的尊重与感谢。
3. 建立教师荣退制度: 为退休教师举办庄重而有温情的荣休仪式,感谢其毕生奉献,传承优良师风,增强在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保障待遇与减轻负担,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
1. 依法保障薪酬待遇: 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政策规定,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优绩优酬,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等关键岗位倾斜。按时足额发放乡镇工作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
2. 实质推进减负工作: 县级层面建立严格的进校园事项审批制度,杜绝非教学事务随意摊派给学校和教师。政工科会同督导部门,定期开展教师减负专项督查,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社会事务,保障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学校要优化内部管理,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流程负担。
3. 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教师提供安全、舒适、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和教学设施。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如子女入学、家庭变故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教师休闲活动室、母婴室等,体现人文关怀。
三、促进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1. 构建系统培训体系: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工科应统筹规划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投入,提供多层次、多类别、高质量的培训机会。重点向乡村教师、青年教师、薄弱学科教师倾斜。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学术交流、访学进修。
2. 搭建成长平台与阶梯: 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大力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学校要积极开展校本研修、青蓝工程、教学比武等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子、压担子、指路子。
3. 支持教育教学创新: 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开发与实践,对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奖励和支持。设立县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四、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1. 建立健全关怀机制: 政工科和学校党组织、工会应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状况。建立健全教师走访慰问制度,在教师生病、生育、遇到重大困难时及时送上组织关怀。
2.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县级层面可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或购买专业服务,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学校应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团队建设,帮助教师缓解压力,愉悦身心。
3.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完善教师申诉渠道,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坚决维护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和正当管理权,为敢于负责、严格管理的教师撑腰鼓劲。妥善处理家校矛盾,避免教师承受不应有的压力。
五、强化组织实施与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县级层面成立由分管县领导牵头,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等部门参与的“尊师惠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各学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将惠师举措落到实处。
2. 加大经费投入: 县财政应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尊师惠师政策所需的经费足额到位,建立稳定增长机制。
3. 健全督导评估: 将“尊师惠师”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督导评估,确保各项举措取得实效。
通过以上系统性、综合性的举措,旨在真正形成“待遇吸引人、情感留住人、事业成就人、荣誉激励人”的良好生态,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来源:儿童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