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17日,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完成第二次试飞。这一进展不仅标志着该机型研发进入新阶段,相较于2024年12月的首次试飞,此次试飞展现出三大显著变化:起落架全程收起、无其他飞机伴飞、飞行高度与速度大幅提升。
2025年3月17日,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歼-36完成第二次试飞。这一进展不仅标志着该机型研发进入新阶段,相较于2024年12月的首次试飞,此次试飞展现出三大显著变化:起落架全程收起、无其他飞机伴飞、飞行高度与速度大幅提升。
·起落架收起:从"试水"到"冲刺"。此次试飞收起起落架,表明其气动设计与飞控系统已通过初步验证,可进入中高速性能测试阶段。收起起落架后,战机阻力减少约15%-20%,飞行速度上限突破450公里/小时,这为后续极限性能测试(如4马赫短时加速)奠定了基础。
·单飞背后:自主性与可靠性飞跃。此次歼-36独立完成试飞,证明其飞控系统与气动稳定性已高度成熟。歼-36采用全球首创的"三发双三角无尾飞翼"布局,这一设计曾因气动复杂性引发质疑,但单飞成功验证了其成熟可控性。
此次试飞进一步揭示了歼-36的尖端技术配置,三台涡扇发动机(含一台冲压发动机),不仅提供超强推力(总推力达41吨),可通过动力调节实现极小半径转弯等超机动动作。
战略影响:加速全球六代机竞赛,歼-36的快速进展(从首飞到二次试飞仅间隔3个月)远超外界预期,凸显中国航空工业的高效整合能力。相比之下,美国NGAD项目因预算争议进展迟缓,欧洲"暴风"与俄罗斯六代机计划仍处概念阶段。若按当前节奏,歼-36或于2030年前服役,成为全球首款列装的六代机,将重塑西太平洋空中力量平衡。
来源:开朗小猫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