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球上会飞的动物有很多,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昆虫,它们却因为体型很小容易被忽略。地球上出现过最大的飞行昆虫堪比一只喜鹊,它就是生活在石炭纪的巨脉。
物种名片
巨脉(Meganeura)
发现地点:欧洲,法国
生存时代:石炭纪,3.05亿至2.99亿年前
物种体型:翼展65至75厘米
物种食性:肉食性
物种分类: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巨差翅目,巨脉科
地球上会飞的动物有很多,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昆虫,它们却因为体型很小容易被忽略。地球上出现过最大的飞行昆虫堪比一只喜鹊,它就是生活在石炭纪的巨脉。
▼巨脉的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煤矿中的奇异网脉
19世纪正是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期,作为工业的燃料,煤炭的需求量持续走高。法国科芒特里正因为坐落在厚厚的煤层上,所以开办了众多煤矿。当工人们在煤矿中埋头挖煤的时候,经常能够发现一些远古生物的遗骸,他们绝对想不到这些遗骸竟然已经有3亿年的历史了。
▼林立的烟囱和大型工厂是工业革命的标志|图片来源:technofaq.org
▼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工人|图片来源:www.historylink.org
1880年的一天,一名矿工在矿坑中挖到了一件从未见过的奇怪化石,是保存在岩石表面的网脉结构,非常像是植物叶子上的叶脉。化石被交到古生物学家查理斯·布隆尼亚(Charles Brongniart)手中,他立即判断出这其实是昆虫翅膀,网络结构则是纵横交错的静脉。
▼根据发现的化石绘制的巨脉翅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根据静脉的分布特征,布隆尼亚分辨出翅膀属于与蜻蜓相近的昆虫,但是尺寸上却要比现存的蜻蜓要大得多。到了1885年,布隆尼亚将来自煤矿中的翅膀命名为巨脉,其属名“Meganeura”本意就是“巨大的网脉”,化石之后被法国自然博物馆收藏。
▼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完整巨脉化石|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振翅上天“大蜻蜓”
▼拿着巨脉模型的研究人员|图片来源:spiff.rit.edu
▼巨脉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源:spiff.rit.edu
巨脉名字里的“巨”字已经代表了其体型的巨大,尽管无法与今天的大型飞鸟以及已经灭绝的翼龙相比,但是在整个节肢动物家族中,它却是地球已发现的最大的飞行昆虫。巨脉的长度可达50厘米,翼展接近75厘米,差不多和成年人的手臂一样长,不过它的重量非常轻,在100至150克。
巨脉的脑袋较大,头顶两侧长有一对复眼和一个单眼,那样子就好像战斗机飞行员的头盔一样。巨脉的复眼由大量的小眼睛构成,拥有更宽广的视野以及极佳的视力,眼睛前方还有一对触角。巨脉的脑袋下面是恐怖的嘴巴,也就是咀嚼式的口器,这种口器具有强大的咀嚼能力,能够咬烂猎物的外壳和皮肉。
▼啃食昆虫的巨脉复原图|图片来源:jinzox.de
巨脉脑袋后面的胸部和腹部逐渐变得细长,在腹部末端长有外形独特的肛附器,这个结构是用于交配时抓住对方的身体。在巨脉胸部以下长有三对长足,足上有成排的钩刺,既能够用于捕捉猎物,又可以攀附在树枝上。
▼保存了翅膀和足的巨脉化石|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巨脉胸部上一前一后的两对翅膀才是它最显眼的特征,每一片翅膀都有差不多40厘米长。尽管看上去结构简单,但是巨脉的每个翅膀上都有独立的肌肉和神经,可以做出不同的运动,所以它既能够在空中悬停、又能够高速前进、还能够多个方向平移飞行,说明其飞行能力极其优异。当巨脉拍打翅膀的时候还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对于其他动物那可是死亡的召唤。
幼年便是狠角色
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巨脉身上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它的稚虫阶段。像今天的蜻蜓一样,巨脉的一生也会经历卵、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被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蜻蜓的稚虫|图片来源:i.kinja-img.com
尽管我们并未发现巨脉稚虫的化石,但是根据蜻蜓稚虫的习性,可以判断它是凶猛的掠食者。生活在水中的巨脉稚虫并不善于游泳,大部分时间都趴在水底,或者隐蔽在水草之中。当有猎物从身边游过的时候,巨脉稚虫就会亮出它的必杀技——发达的下颚。下颚是折叠的,能够快速伸长,前端还有双钩口器,能够紧紧夹住猎物。以巨脉稚虫的体型,不仅仅会吃水中的小虫子,小型的鱼类、两栖类都会成为它的盘中餐。
▼凶猛的巨脉可能会直接捕食小型两栖动物|图片来源:Hodari Nundu
巨脉稚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后便会迎来最神奇的时刻,它会趁着夜间爬出水面,抓住岩石或树干。随着背部裂开,一只巨脉成虫就钻了出来,随后翅膀逐渐伸展变硬并随着拍打飞上天空,便完成了羽化的过程。
▼正在羽化的蜻蜓|图片来源:s0.geograph.org.uk
统治石炭纪天空
巨脉生存于3.05亿至2.99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是石炭纪天空中名副其实的霸王,同时也是飞行脊椎动物(翼龙、鸟类)出现之前最大的飞行动物。
▼在空中高速飞行的巨脉|图片来源:gamepedia.cursecdn.com
巨脉是纯粹的掠食者,而且食量惊人,它会像老鹰一样在茂密森林上空飞行巡视,寻找猎物。尽管我们经常看到巨脉捕食小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复原图,但它的主要食物依然是各种昆虫。当昆虫飞在空中的时候,会被高速飞来的巨脉抓住,然后被慢慢啃食。
巨脉为什么会长这么大?通常都会被解释为石炭纪大气中超高的含氧量,但是新观点指出包括巨脉在内的昆虫之所以会变大,一方面是因为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其稚虫体型变大,此外还可能与没有天敌有关。无论如何,石炭纪的确成为地球上唯一的“巨虫时代”,而巨脉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天空杀手和顶级掠食者。
▼巨脉生活的石炭纪雨林|图片来源:lah.ru
最后要说明的是,巨脉和蜻蜓并没有演化关系也没有继承关系。尽管在分类上都属于有翅亚纲之下的新翅下纲,但是巨脉属于巨差翅目(Meganisoptera),而蜻蜓属于蜻蛉目(Odonate)。巨差翅目已经全部灭绝,没有留下任何后代,所以巨脉与蜻蜓相似度这么高,只能说是平行演化的结果。
▼今天飞舞在我们身边的蜻蜓与巨脉没有演化关系|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参考资料:
[1] Bechly, G (2004).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PDF). In Hutchins, M.; Evans, A.V.; Garrison, R.W. & Schlager, N. (eds.). Grzimek's Animal Life Encyclopedia. Vol. Insects (2nd ed.). Farmington Hills, MI: Gale. pp. 7–16.
[2] Chapelle, Gauthier & Peck, Lloyd S. (May 1999). "Polar gigantism dictated by oxygen availability". Nature. 399 (6732): 114–115. Bibcode:1999Natur.399..114C. doi:10.1038/20099. S2CID 4308425.
[3] Dudley, Robert (April 1998). "Atmospheric oxygen, giant Paleozoic inse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aerial locomotion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 (Pt8): 1043–1050. doi:10.1242/jeb.201.8.1043. PMID 9510518.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简介】江泓 古生物科普作家、军事科普作家、考古工作者、自媒体。2011年获得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学位,任职于烟台市博物馆。现为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青年工委会会员,烟台市新媒体协会副会长,烟台市博物馆学会秘书长。新浪微博名:江氏小盗龙。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故事?
《化石故事 从恐龙脚印到人类足迹》
《森林不寂静 动植物如何交流》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
来源:青鸟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