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龄感”是一种极佳的心理状态,拥有这种心态的人从不被年龄束缚,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情。他们积极尝试新事物,不断学习,持续成长。有一位96岁的老人便是如此,她一生从事教育工作,30年前退休后并未停下脚步,反而更加活跃。她在成人教育中心、家中、社区活动场所开设
“无龄感”是一种极佳的心理状态,拥有这种心态的人从不被年龄束缚,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情。他们积极尝试新事物,不断学习,持续成长。有一位96岁的老人便是如此,她一生从事教育工作,30年前退休后并未停下脚步,反而更加活跃。她在成人教育中心、家中、社区活动场所开设桥牌课程,义务教学,乐此不疲。她还经常参加各种娱乐性桥牌比赛,享受竞技的乐趣。她的精神状态极好,看上去仿佛只有六十多岁,从容淡定,生活自理能力强。她独自一人旅行,甚至需要转机,只为去68岁儿子所在的城市共度圣诞节。她自己开车,熟练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与时代保持同步。更令人敬佩的是,她还主动前往儿子所在城市的养老院,免费教那里的老人打桥牌,用自己的专长为他人带来快乐。
她深刻地指出,许多老人之所以迅速衰老,并非完全因为生理原因,而是心理上的退化。当生活被他人包办,饭送到眼前,房间有人收拾,电视节目自动播放,甚至连洗澡都由人代劳时,老人便失去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也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久而久之,便容易陷入烦躁、郁闷和抱怨之中。人就像机器,需要不断运转才能保持良好状态。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追求“无龄感”。尤其男性,往往在面对压力时习惯沉默,不愿示弱,更难主动寻求心理帮助。退休后若遭遇家庭矛盾、亲子关系紧张或失去伴侣,长期压抑情绪极易引发心理问题。若能忘掉年龄的束缚,随心而行,追寻快乐,生活便会充满活力。
寻找乐趣是保持“无龄感”的关键。人一旦失去目标,潜意识中的消极机制可能被激活,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下滑。相反,拥有明确目标的人会保持积极心态,主动思考,努力行动。每天都要有事可做,哪怕看似微不足道,也能赋予生活意义。即使退休,也要为自己安排固定事务,让每一天都有期待。生活需要变化,一成不变的日子容易让人麻木。人生如舞台,不妨尝试扮演不同“角色”,不断体验新身份,避免陷入单调。此外,每个人都应拥有精神寄托,可以是爱好、信仰或某种追求,它能提供情感支撑,随心境和环境灵活调整。最后,与伴侣相处要懂得好好说话,避免抱怨。无论婚姻走过多久,耐心倾听、真诚沟通才是维系感情的基石。彼此理解,相互扶持,晚年生活才能真正温暖而丰盈。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