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日记丨打造“无异味工厂” 化工企业向“绿”而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5 17:16 2

摘要:现代化新重庆“含绿量”有多高?8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由央媒和市级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将陆续走进16个区县,挖掘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奏响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编者按:

现代化新重庆“含绿量”有多高?8月1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由央媒和市级媒体组成的媒体采访团将陆续走进16个区县,挖掘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典型案例,奏响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上游新闻记者推出《活力中国调研日记》系列报道,及时捕捉呈现调研采访中发现的有益经验、有效做法和亮点成就,充分展示重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生动实践。

规上工业产值1597亿元,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增长7.4%;外贸进出口额90亿元……这是长寿经开区2024年的“成绩单”。在全国695家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评选中,长寿经开区名列前30强。

发展势头如此强劲的长寿经开区,是如何“绿色”前行的?8月14日,采访团一行走进长寿经开区,探寻这里的发展“绿色密码”。

川维化工厂区。

目前,长寿经开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及装备制造、先进钢铁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硅基新材料、绿色医药、健康食品、绿色智能家居等四大特色产业,已入驻企业95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9家、跨国公司69家、上市公司64家。

近年来,长寿经开区制定《长寿经开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正是积极响应号召的先锋实践者。

在化工生产中,废硫酸是处理难度较大的危险废弃物。妥善处理废硫酸,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是绿色生产的重要一环。

2017年,川维化工启动废硫酸末端处置工作,采用中国石化自有技术,投资1.2亿元,建成了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装置,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硫酸加工为新鲜硫酸产品,返回上游装置作为原料重复使用,回收率达到98%以上,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

同时,该装置巧妙利用焚烧炉处理废物的天然优势,将废硫酸储罐顶部的废气作为助燃空气引入焚烧炉协同处理,废气排放的减少让川维化工成为一座“无异味工厂”。

废硫酸回收装置。

“向‘绿’而行让企业发展更可持续。”光明日报记者李宏接受采访时说,通过不断升级改造,新技术让企业生产更环保,让传统化工企业焕发出绿色生机,企业的绿色发展故事为这趟行程再添新彩。

近年来,聚焦循环发展,长寿经开区鼓励企业加强科技投入,开展循环化改造,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2个;聚焦绿色发展,推动40家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聚焦低碳发展,完成西藏绿电入渝首单交易,建成投用西南地区最大供氢中心。

去年,长寿经开区“源头管控+示范引领+循环利用+智慧管理”无废园区管理新模式入选国家“无废园区”典型案例,为全国9家单位之一。

记者手记:

在长寿经开区,轰鸣运转的设备不再是污染的代名词,而是奏响绿色转型交响曲的灵动音符;穿梭其间的物流通道也不仅是货物流转的脉络,还承载着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使命。

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废气,在智慧设计的引导下化作焚烧炉中的助燃剂,让“无异味工厂”“无废工厂”成为看得见的品质标签。在这里,我们真切触摸到重庆以生态优先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当“绿色”成为企业发展的底色时,这才是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最动人的“含绿量”。

上游新闻记者 冯锐 实习生 魏则霖 刘语佳 长寿区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