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成功,利丝即将从返校园读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10:52 3

摘要:​上一节,我们讲到莉丝的母亲去世,同时,莉丝发现男友卡洛斯吸毒,最终和他分手,独自流浪在不同的朋友家。在这段时间里,她痛定思痛,意识到自暴自弃的生活是多么的糟糕,开始对朋友们正常的高中生活产生了兴趣。

​《风雨哈佛路》作者:利丝•默里

​上一节,我们讲到莉丝的母亲去世,同时,莉丝发现男友卡洛斯吸毒,最终和他分手,独自流浪在不同的朋友家。在这段时间里,她痛定思痛,意识到自暴自弃的生活是多么的糟糕,开始对朋友们正常的高中生活产生了兴趣。

迷途知返

一天,莉丝和朋友聊天,说自己想拿个高中文凭,可是自己已经落后太多,很难再回到学校里去了。朋友说,她以前上过的非传统性高中应该适合莉丝。这种高中就像是私立学校,只要自己有动力就能学到东西,而且老师都很关心学生。莉丝把朋友说的学校名字和地址记在了日记本上。

那个晚上,朋友睡着后,莉丝在昏暗中翻开日记本的空白页,写下自己的愿望:

想拥有一间自己的公寓,公寓里有干净的衣服和温暖的浴室,随时都有食物,还有一张大床,可以睡到自然醒。

之后,她又写到:

下一学年开学时,自己的年龄:17岁

高中毕业所需学分:40分还是42分?弄清楚

自己目前的高中学分:1分

第二天早晨,莉丝出了门,从她离开和卡洛斯住的汽车旅馆,到现在好几个月了,天气已经转暖,树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莉丝来到一个电话亭,拿出日记本,翻到写有非传统性高中的那一页,深深吸了一口气,拨动了电话号码。

接下来的几周,莉丝一直在努力寻找、考察、预约参加各所非传统性高中的面试。每次走进学校大楼前,她都会在外面踱会儿步,做几个深呼吸,再鼓起勇气进去。

多年来,莉丝总觉得,万事之中都有一堵墙,墙的一边是社会,另一边是自己,是所有来自贫民窟的人。这堵墙隔开了两者,将自己和“那些人”区分开来。

“那些人”,是学校里成绩不错的聪明学生,是每天坐火车通勤上班的人,是有家的人,是能读大学的人。而墙这边,是来自贫民窟的人,是辍学、懒散、乞讨、偷东西、不守纪律、靠福利救济过活的人。墙的两边,完全是两个世界。

每次面试,莉丝的心都怦怦直跳,然而,结果又总是让她失望,学校招生的老师,常常不会认真听莉丝在说什么,他们露出假笑,敷衍地点头,甚至在面试还没开始前,对莉丝上下打量一番,心里就已经给她贴上了“不讲文明、麻烦”的标签。莉丝得到的回复,都是“我们学校地方有限,感谢你的申请”“如果有机会,会给你家打电话联系。”或者“你的学分太少,我们不能接收你。”“对不起,我们认为你不太合适。”

没有学校想招收莉丝这样的学生,一个已经到了毕业年龄的新生,几乎没有学分,需要重新开始接受教育。

莉丝剩下的钱不多了,她只能做一个选择,是买地铁票去下一个面试地点,一个叫做人文预备学校的地方;还是坐火车回朋友家,路上再买点披萨吃?已经被拒绝那么多次了,再多一次面试似乎意义不大,如果现在往回走,至少还能买点吃的。

莉丝站在人行道上,身边来来往往的都是“那些人”。她想,如果生活可以变得很糟糕,那么它也能变得更美好。也许,自己这次面试能成功。也许,自己会在学校里取得优异的成绩。于是,她放弃了吃披萨的想法,赶赴面试地。

终将入学

人文预备学校并不起眼,是英语教师佩里先生等人创办的,办学的目的是为主流教育里的边缘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这些学生的学业情况非常差,在主流教育里被认为是害群之马。佩里先生希望,这所学校建校的目的,不仅仅是容纳这些非主流学生,更能改变他们,重塑他们,帮助他们好好学习,抓住第二次机会并取得人生的成功。

这里最多接收180名学生,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老师们一对一的关照。课程也不限于主流学校的常规课程,还有各种选修课,鼓励学生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莉丝迟到了15分钟,她掌心冒着汗,急切地向佩里先生介绍自己。佩里先生认真地听着,从他的表情,莉丝能看出来,这位老师听进去了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而且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莉丝心中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

最后,佩里先生问莉丝:“你能准时来上课吗?”

“绝对没问题!”莉丝保证,她开心地笑了。

接下来,莉丝要做的,就是找一个监护人,然后正式登记入校。

莉丝去找父亲帮自己完成学校的注册表格,很久没有见过父亲了,在去找他的路上,莉丝格外激动,不管他们之间有过怎样的伤痛和隔阂,尽管他们都不会表达对彼此的情感,但莉丝一直很想念父亲。

父亲变了很多,他满面胡须、脸庞消瘦、衣衫褴褛、看起来非常虚弱,生活把他弄得狼狈极了。

莉丝告诉父亲,自己要重新上学了,是一所真正的高中,希望父亲帮自己登记入学,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两人一起来到人文预备学校,面对一沓文件,父亲的双手在不停地发抖,但他还是极力控制着自己,认认真真签下干净整洁的名字,一边还喃喃自语道:“好的,好的,太棒了。”

办完手续后,莉丝和父亲在火车站告别,父亲问莉丝:“这次你真的可以好好上学吗?”莉丝坚定地回答:“是的,我会的!”

父亲说:“太好了,我很高兴,我相信,你这次真的可以做到。”他摸索着掏出一张纸巾擦了擦鼻子。两人拥抱告别,答应会经常联系和看望彼此。莉丝望着父亲走向月台深处。路过公用电话时,他把手指伸进去,看看是否会有别人剩下的硬币。

人文预备学校安排莉丝9月入学,当时才刚5月份,接下来几个月,莉丝打算好好利用这段时间,为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做准备。她在纽约公益研究机构找到了一份暑期工,帮机构宣传环境保护,来给自己赚生活费。

一起来参加这份暑期工作的,还有很多正在放假的大学生,莉丝是其中年纪最小,着装最差的一个。

每天,公益研究机构会安排车辆,把暑期工们送到纽约的主要募集地,大家来到街区,挨家挨户敲门,号召民众一同与癌症抗争。因为有研究表明,癌症的起因有些和社区喷洒农药有关,所以公益研究机构四处宣传拉票,希望能够通过相关的法案,来保护环境。暑期工们的工作是,站在门口宣传,引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邀请人们募捐,一起与癌症抗争。他们的薪水按佣金发放,也就是说,谁筹集到的资金越多,赚的钱就越多。

莉丝一路上都在练习该怎么说,她发现,其他人都比自己表现得好,他们着装得体、侃侃而谈,语言组织能力很强,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而自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掏出日记本,把从同伴那里听到的词语、句子,默默记录下来,不断向别人学习。

因为说话磕磕巴巴,看起来也不善交际,莉丝被分配到一个很破旧的街区,但是,晚上九点半结束工作的时候,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赚了240美元。从那之后,她被派到更加富裕的街区,工资也持续上涨,经常一晚上就能赚到几百美元。

莉丝知道,自己的成功没有什么技巧,只是因为她不像其他伙伴那样衣食无忧,总是期待着周末出去玩,她经常挨饿,还要省吃俭用,所以得趁这几个月努力赚钱、攒钱,这样,后面在学校读书,没法外出打工时,也能有积蓄度过漫长的日子。

在公益机构工作期间,莉丝长了不少见识,看到了富人区的生活环境,那里有她从未见过的大房子,汽车停放在没有尽头的车道上,阳光下绿树成荫,孩童们在欢笑玩耍,屋子里透出空调的凉风。这些人的生活,和莉丝过去熟悉的生活迥然不同,看起来那么优雅、富足且幸福,这些深深地吸引着她,也激励着她,她也渴望拥有这样的生活。

莉丝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更大的目标:走出贫民窟,走出自己出生的地方。

几个月的暑期工结束了,莉丝即将走进人文预备学校的大门,这次重返校园,是她努力给自己争取来的第二次读书机会。那么,莉丝能像承诺父亲的那样,坚持到底吗?学业已经落后同龄人太多的她,又会经历哪些挑战呢?让我们下节继续。

来源:鹰哥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