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达诈骗包裹“礼从天降” 一个记者开启反诈剧本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0 17:07 2

摘要:记者开开心心拆开快递一看,几张皱巴巴的、印有二维码的卡片呈现在眼前,显示为“金蛇送喜”“三只老鼠开年购物礼”“京东新春回馈盛典”活动,不仅可以免费领各类大牌产品,还能收18元~20元的小额现金红包。记者傻眼了,还有这种好事?天上掉馅饼了?

“您的1个韵达快递、2个圆通快递已到,请凭提货码来取。”(最新:发稿当天下午,韵达被立案调查!)

最近,《知识经济》记者没有网购却连收三个填写了准确地址、姓名和电话的不明快递包裹,在朋友圈也遍寻不到“好心人”。这是怎么回事?

三月初,本刊记者连收三个不明包裹。

记者开开心心拆开快递一看,几张皱巴巴的、印有二维码的卡片呈现在眼前,显示为“金蛇送喜”“三只老鼠开年购物礼”“京东新春回馈盛典”活动,不仅可以免费领各类大牌产品,还能收18元~20元的小额现金红包。记者傻眼了,还有这种好事?天上掉馅饼了?

但冷静下来,记者知道,这种“有奖包裹”很明显是诈骗老套路。这年头骗子可太猖獗了,居然把诈骗成群结队“送”到记者家。

记者又注意到,每一个包裹的侧面都贴着一张附有取件码的贴子,帖子下面统一写着“别拆,扫码必得5元”的字样。记者一阵心动,赶紧扫码,结果直接被跳转进入了拼多多。想不到,拼多多把每一个骗子包裹的流量都要薅一次,记者也是深深叹服。说实话,记者所有没中的彩票带来的感情伤害加起来再乘以2,都没有拼多多带来的感情伤害多。就没人能管一管吗?

记者看着这三个空包裹有些欲哭无泪。但是,作为一名专与天下不公做斗争的记者就这样被“欺负”了吗?不!这不是我的风格,我要拿这事当选题,挣稿费!

于是,趁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余热尚存,在此,本刊记者不但给大家全面“开箱”展示收到的三个诈骗包裹,还决定甘当诈骗包裹“小白鼠”,用小号扫码,带大家一起体验这些“奖品”的真面目。

咱就是说,看完这篇,希望你们以后遇到这种骗局,一眼就能识破,预防被坑!

本刊郑重提醒:此类操作暗藏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账号安全问题、个人信息泄露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希望大家秉持理性态度,切勿轻易模仿,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诈骗包裹大开箱

01 第一个快递包裹:“金蛇送喜”

·寄出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大坝镇北街*

·寄件人信息:黄*文 159****5687

·包裹内容:一个写着“金蛇送喜”的信封

·活动时间:未提及

·活动说明:

1.撕开右方开奖区领取随机礼品,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

2.活动的同城配送礼品均由美团与饿了么平台免费同城配送,30分钟到达。

3.本次活动由阿里巴巴/滴滴出行/美团联合发起,全程免费送无需任何费用。

4.领取方式:请使用淘宝/浏览器/相机等任意一种方式均可扫码领取。

第一个快递包裹的寄件人地址及信息均有隐藏,包裹里仅有一个粗制滥造的“金蛇送喜”信封,展开后,可以看见活动领取说明、撕开有惊喜、感谢信三个板块。活动领取说明及感谢信落款处均显示,活动主办单位为阿里巴巴、滴滴出行与美团,还称活动名为“百亿补贴豪礼免费送”。

记者迫不及待地撕开开奖区,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堆东西:领取编码、二维码、中奖号码、我的号码……中奖号码为52、17、16,一一对应右边“我的号码”,居然百分百中奖:“52”是支付宝18元红包,“36”是金典纯牛奶一箱,“16”是米家冰箱四开门520L。

这奖品,简直不要“太诱人”啊!

02 第二个快递包裹:“京东新春回馈盛典”

·寄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源xx

·寄件人信息:陈生 18888888888(空号)

·包裹内容:快递盒上写着“面扑*1”,实际是一个“京东新春回馈盛典”信封(内装一张刮刮卡)和一片封面故事-樱花倍光亮裸妆面膜【非卖品】(生产日期为2023年6月3日,保质期三年)

·活动时间:2025年2月1日~2025年6月1日

·活动说明:

1.刮开下方兑换编码,扫描二维码联系客服兑换三重豪礼。

2.所有商品均由美团/饿了么同城免费配送。

3.新春盛典三重豪礼均为免费兑换。

4.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注意:支付宝/抖音/淘宝均可扫码,如支付宝无法扫码请使用淘宝或抖音扫码兑换豪礼。

18888888888?“要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拿起第二个快递包裹,看着上面明显造假的寄件人信息,记者拨号过去,果然是“空号”!记者寄快递的时候,为什么就非要实名+真实电话号码,骗子就不用?

而第二个包裹的活动名字听起来倒很“有排面”——“京东新春回馈盛典”。一看是京东的活动,记者反手就将图发给了京东人工客服,看到对方回复“我们没有这个活动,您直接丢掉哈,千万别扫哈”便松了一口气:相信官方,包没错的!

回看包裹,主办方真是“阵容强大”,京东、淘宝、支付宝、抖音、美团、饿了么、九阳、五常纷纷登场。获奖方式仍然很简单、粗暴,直接刮卡就能查看“三重好礼”:九阳赞助的榨汁机一台(价值469元),五常赞助的十月稻田大米一袋(价值79元),支付宝赞助的20元现金红包。兑奖方式也一如既往的“传统”——扫码联系专属客服,凭借兑换编码兑奖。

除了刮刮卡之外,还有一片“封面故事-樱花倍光亮裸妆面膜”——这是三个包裹里唯一一个有赠品的,但产品真伪存疑,记者怕让自己长痘的脸雪上加霜,便按下未用,一直纠结要不要拿来敷脚?

关联公司方面:面膜包装显示,产品监制公司韩国封面故事株式会社有限公司已告解散,委托方广州封面故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10月13日被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被委托方广州弘美化妆品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10月10日被注销。

产品专利方面:该面膜在包装上称其产品专利号为“20140415207.5”,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中却查无此号,且与产品专利号的命名规则明显不符,申请种类号居然显示为“0”。我国专利号的命名规则为:ZL(专利的首字母)+专利申请年份(4位数字)+申请种类号(1位数字,可为1、2、3、8、9,数字不同,含义不同)+申请流水号(7位数字)+小数点后检验位。

此外,记者还特意去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这个面膜,也检索不到,而且互联网上关于该面膜的资讯还停留在2016年。

综上可见,送出此赠品的人真是“毫无诚意”。

03 第三个快递包裹:“三只松鼠开年购物礼”

·寄出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百团路198号

·寄件人信息:蒋英温 17789462360(已暂停服务)

·包裹内容:一个写着“三只松鼠开年购物礼”的信封,内装一张刮刮卡和一封感谢信

·活动时间:未提及

·活动说明:

1.刮开上方覆盖膜,刮出随机礼品,扫描右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2.活动的同城配送礼品均由美团与饿了么平台免费同城配送,30分钟到达。

3.本次活动由三只松鼠联合发起,活动三重好礼全程免费送无需任何费用。

4.仅限支付宝、淘宝扫一扫点继续联系客服领取。

第三个快递包裹是三个包裹里面唯一一个寄件信息完整的,但是“蒋英温”这个名字具有玩弄谐音梗的嫌疑,好像在要记者“讲英文”。经过一番验证,记者还发现,寄件人手机号已暂停服务,寄件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百团路198号”是金汇镇乐苑社区居民委员会曾拟设的居委会办公地址,属实明目张胆了。

这次的活动“沾边”三只松鼠,名为“三只松鼠2025开年购物礼”,声称是由三只松鼠联合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各大电商平台发起举办的。

记者进入淘宝的三只松鼠旗舰店询问客服该活动的真实性,对方秒回一张《严正声明》,表示:“公司从未开展相关活动,活动彩页上的logo及加盖的‘活动专用章’均系伪造。”那架势仿佛在说:“这事儿跟我们真没关系,别上当!”

这一包裹的获奖形式与第二个包裹雷同,直接刮卡即可“0元领三重开年购物礼”:一重礼,三只松鼠大礼包三个(价值1588元);二重礼,蓝月亮洗衣液2L(价值38.8元);三重礼,现金红包20元。

不得不说,这些奖品看着一个比一个香啊!

“自投罗网”的记者

看完三个包裹具体内容,本刊记者便开始利用刚注册的小号,开启了与骗子客服们的“周旋”之旅。

扫描二维码前,记者在心里一再给自己打气:这可跟平时点外卖、网购后写五星评价获取返现红包不同,三个均是以中奖扫二维码为引流方式,打着各类名义进行诈骗的手段,需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本以为记者扫码后添加的是客服的社交账号,没想到进入的均是被支付宝、淘宝弹出安全警告的外部链接。刚进入聊天页面,三个客服便纷纷将固定话术甩了出来,毫无问候,只有对骗到人的渴望。

本刊记者扫描领奖二维码后进入的均是被支付宝、淘宝弹出安全警告的外部链接。

一路操作下来,记者发现,这些骗子居然还挺“严谨”:1.必须提供收件人姓名、手机号、完整的领取卡片,才能核实领奖名额;2.必须用收件人手机号注册的微信或支付宝账号添加配送客服,否则根本没法领奖。这完全是冲着记者有钱的社交平台来的呀!

于是记者准备随机应变,直接与三位客服展开交流。

第一个包裹“金蛇送喜”的客服“嘉嘉”是温和型,记者便称收件的手机号已经很久没用了,希望能用新手机号扫码添加微信配送客服,希望能通融通融。结果与其周旋一通后,对方一再强调“请用收件号码绑定的微信联系记者,防止被冒领”后便不再理会记者了。记者这明明是“主动送上门想被骗”,没想到居然还有门槛!

第二个包裹“京东新春回馈盛典”的客服“小曦”是冷漠型,直接把一长串模板话术甩给记者询问兑奖信息后,便邀请记者扫码进微信群,于是记者便决定按步骤操作,直接扫码进了群。群里加上记者仅8人,客服提示“发手机尾号登记,保持在线”,随后便开始一一操作兑奖:发收款码、核对收件信息等。期间,由于记者打字太慢,没有及时跟上领奖节奏,惨被踢出群聊,再度扫码进群不超过一秒又被踢出。返回客服聊天页面反馈该情况后,对方却回复“那就别领了”。不说了,真的心累。

第三个包裹“三只松鼠开年购物礼”的客服“李雪”是“无情”型,话术之余、毫无感情,像极了机器人,记者还没来得及想策略应对,便将记者拉入了一个加上记者共12人的支付宝群聊。在报上手机尾号登记成功后,客服表示,后续骑手将打电话通知大家领取奖品,收到物品后需“将小票一起拍照发在群里”。离谱的来了,消息发后不超过一分钟,在记者还在暗自窃喜地截图留证据的时候,突然发现记者又被踢出了群!什么情况?难道是记者获取信息的欲望太强,被对方发现了?

本刊记者多次被踢出群聊。

“谨慎”的骗子客服,让记者此次诈骗包裹调查没能“打入敌人内部”。

既然群聊进不去,记者便又决定直接从发件地寻找线索。从快递单上看,这三个包裹分别来自揭阳、广州、上海,虽然包裹上的发货地址和电话都是假的,但通过快递单号总能查到发货站点吧?结果,要么查不到,要么就是被站点负责人告知揽件的并非他们的快递员。看来这些“神秘的快递”,并没记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虽然调查受阻,但是爱好总结的记者还是“重整旗鼓”,通过三个“疑点重重”的包裹挖掘出不对劲的四个疑点:

疑点一:包裹本身的问题。寄件人信息不明,所留电话号码存在被隐藏、空号或已暂停服务的情况;正规的奖品包裹,包装通常很精致,有品牌标志和详细的发货信息,但这三个包裹包装简陋,且卡片设计粗糙、字符偶有错漏,与“高大上”的活动名称明显不对称,给人感觉随便凑合。

疑点二:领奖流程不合理。为何不直接寄送奖品或提供官方渠道领奖?反而要求扫码跳转到安全性无法保障的外部链接进入客服聊天页面,全程无正规的客服热线或官方邮箱,甚至还以核实是否为本人的名义,诱人再扫码添加微信客服、进入微信/支付宝群聊领奖。拉人头的嫌疑极为明显。

疑点三:活动信息不明确。无法提供活动的正规授权文件、品牌合作证明或活动备案信息,声称是知名平台或品牌发起,但品牌方称并未举办该活动,疑似盗用品牌标志;活动时间不明确,有声称“长期有效”甚至只字未提的,但正规活动通常会有明确的起止日期;中奖率高到100%,夸张又离谱。

疑点四:客服身份存疑。所联系的客服综合素质低,态度敷衍、耐心不足,回答问题时话术生硬、千篇一律,完全不像记者们在电商平台遇到的那些热情、专业的客服,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诈骗“盲盒”开不得

近年来,许多诈骗团伙屡禁不止,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利用虚假身份注册快递账号,打着知名品牌的幌子,大批量寄出装有刮奖卡、礼品卡、宣传单等的“快递空包”,这些包裹通常会附带二维码,用“扫码兑奖”“领取福利”之类的噱头诱导收件人扫码。扫码后,收件人可能就会被拉进群聊、下载App,甚至参与刷单返利活动,最后不仅个人信息被泄露,还可能损失财产。

在社交平台上查询便知,这种诈骗手段并不少见,我国各地都有人曾收到过随机附赠劣质产品的“卡片包裹”。

《知识经济》记者整理出了这种诈骗快递包裹网络诈骗套路解析图:

经本刊记者进一步了解,在领取小额红包以及不痛不痒的品牌产品后,诈骗分子的进一步操作主要是从引导受害人下载精心伪装的、所谓“能赚钱”的App开始,诈骗方式主要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该App为刷单软件,从投入几十元、几百元本金开始,每完成一单不仅本金退还,还会有返利。一开始,骗子会让受害者尝到一点蝇头小利,放松警惕。之后,诈骗分子便会循序渐进,一环套一环,本金数额、返佣以数倍翻涨,让受害人越陷越深,最终落入圈套,巨额资金无法退回。

第二种,该App为任务软件,只需要完成打卡、听歌、刷视频、看广告等五花八门的任务,即可领取相应的佣金、金币,似乎操作简单、毫无门槛。过一段时间,App助理或诈骗客服便会开始诱导受害人参与竞选、基金等活动,声称投入越多利润越高,在完成转账操作后,对方又称其操作错误,需再转账补单才可以进行提现、获取利润,让受害人跟着节奏被推入深渊,巨额资金无法退回。

这些诈骗手段真是狡猾,不仅利用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占小便宜”的心理,还借助快递面单和取件码小票来传播,覆盖面广又隐蔽,让不少人接连中招,其中不乏有年轻人,被骗金额数以万计。万万没想到,这回这圈套有一天竟会落在本刊记者的头上,简直防不胜防。

面对猖獗的诈骗快递,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三招:

1、不贪小利,不扫不明码:所有“扫码领钱”都是钓鱼钩,二维码后藏着数据收割机。重点提醒家中长辈和孩童,提高反诈意识,警惕陌生快递类型诈骗。

2、核实,核实,再核实:陌生快递先查物流信息,联系官方平台确认。国家机关绝不会用快递发“福利”,电商平台也不会通过包裹索取个人信息。

3、信息保护是底线:定期清理快递面单,拒绝非正规平台填写个人信息。快递企业已启动实名制验证,消费者可主动要求隐藏面单敏感信息。

非法分子诈骗手段多样,若已中招,一定要立刻冻结账户并报警,时间就是金钱,及时行动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保护好身份证、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个人信息,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本刊记者获悉,在快递诈骗案件中,受害人的资金一旦转入对方银行卡,便会迅速被分散至多个渠道,有的通过银行卡层层周转,有的借助购买虚拟货币的方式进行洗白,还有的直接取现,这些行为极大地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也为受害人的资金挽回带来了诸多阻碍。因此,当收到此类可疑快递时,应果断将其丢弃,切勿扫描中奖二维码,不下载任何刷单App,更不要随意向陌生人转账。

而且,快递在此类诈骗中,往往作为引流手段,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鉴于此,除了相关部门需加大诈骗快递打击力度外,快递行业也应强化内部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

作者 | 吴龙芳

来源 | 知识经济

来源:世直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