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5点47分,安徽阜阳界首市汽车站。108岁的王桂英,枣红拐杖往地上一戳,蓝布衫洗得发白,领口别着枚旧银胸针——1968年女儿出嫁,她把陪嫁银簪融了打的,上面还刻着“兰兰”俩小字。
清晨5点47分,安徽阜阳界首市汽车站。108岁的王桂英,枣红拐杖往地上一戳,蓝布衫洗得发白,领口别着枚旧银胸针——1968年女儿出嫁,她把陪嫁银簪融了打的,上面还刻着“兰兰”俩小字。
风刮得衣角飘,她缩着脖子却不肯去旁边坐。卖豆浆的张大姐递杯热的,她摇头:“不渴,我等兰兰。”
话音刚落,她耳朵突然竖起来——那脚步声,不就是小时候女儿放学跑回家的动静吗?
你敢信?78岁的李淑兰,背着帆布包,攥着报纸包的桂花糕,居然撒腿跑了过来!
路过豆浆摊差点撞翻桶,嗓子喊哑了:“妈!我来了!”报纸都攥皱了,还把桂花糕捂胸口——怕凉了啊!
跑到跟前,她喘得像拉风箱,第一反应就是抱妈妈脖子,脸贴在妈妈满是皱纹的脸上蹭:“妈,桂花糕还热着呢!”
王桂英笑出满脸褶,拍着她背摸她头发:“慢点儿,别摔着。”声音颤巍巍的,可那开心藏都藏不住!
你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见面?
王桂英前一晚就忙开了:蓝布衫洗三遍,领口搓得发亮;银胸针擦了又擦,直到能照见人影;还特意去“福兴斋”跟老板说:“明天留两块热桂花糕,多放桂花!”
李淑兰说:“我妈总说,等我是她最开心的事。”王桂英咬口桂花糕眯眼笑:“比小时候还甜。”
其实李淑兰的“跑”,跑了60年!
小时候放学跑回家,因为妈妈在树下等她,手里有热乎糖心蛋;出嫁后回娘家,提前半小时下车就往家跑,怕妈妈等急;现在当奶奶了,还是跑——妈妈还在树下等她啊!
这幕被路人拍下来,24小时播放量破亿!评论区全是戳心的话:
“我奶奶90岁,我爸60岁,接电话还会说‘妈,明天吃你做的红烧肉’。”
“我妈70岁藏橘子在衣柜,说怕坏了,其实是想让我第一时间吃。”
“我外婆摸我妈脸说‘又瘦了’,我妈就贴她手上说‘没瘦’。”
有句话说得太对了:“所谓长大,不是不用妈妈,是学会像妈妈宠我那样宠她!”
你知道吗?心理学里有个“被需要感”。对老人来说,能为孩子做点事,比啥都强!
王桂英明明知道女儿会做饭、能照顾自己,可还是要等她、给她留桂花糕——她想让女儿知道:“妈妈还能帮你!”
而李淑兰的“跑”,不就是在说:“我还需要你,我还是你小宝贝!”
邻居都说:“王婶子一看见兰兰,眼睛都亮了!”李淑兰也说:“一回家,我就变回小时候的兰兰了。”
想想咱们自己,谁没被妈妈这样疼过?
妈妈在门口等你放学,奶奶藏你爱吃的东西,外婆总念叨你冷不冷、饿不饿。
而我们盼的,不也是妈妈的饭菜、奶奶的唠叨吗?
王桂英望着女儿背影说:“我想一直等她,直到走不动。”
李淑兰回头笑:“妈,我也一直跑,直到跑不动。”
傍晚母女俩手挽手回家,风里飘着桂花糕的甜。路过“福兴斋”,老板问:“明天还留桂花糕不?”
王桂英点头:“要热的。”
李淑兰笑:“妈,下次我多买些给你留着。”
其实幸福哪有那么复杂?
老了,还有妈妈宠着;老了,还能宠着妈妈。
风里的桂花糕会凉,可心里的甜不会;日子会走,可妈妈的牵挂,永远热着!
来源:世界美食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