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故事为头条原创首发,非纪实,情节有所演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声明:本故事为头条原创首发,非纪实,情节有所演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文/林林微故事
素材/陈子铭
为了阅读体验,文中用第一人称讲述
小叔考上学没钱读,爹卖了娘的嫁妆供,后来,小叔托举了我家两代人
1985年,读书成绩不错的小叔,排除万难考上了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当小叔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因家庭原因,爷爷奶奶无力供养小叔上大学,因为身体一向不错的奶奶病倒了,在医院做了手术,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债台高筑,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能借的都借了一遍。
这下,小叔上学成了大难题,我娘看了心疼,到处借钱,可是杯水车薪,让我爹把她心爱陪嫁首饰给卖了,这才凑齐了小叔的学费。
小叔感动的泪流满面,对我娘说道:“大嫂,谢谢你,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恩情。”
后来,小叔大学毕业后,进了机关单位工作,他没有忘记他当初的承诺,一直托举着我们一家!托举我。
我叫陈子铭,出生在八十年代初,我出生时,村里已经分地了,我出生晚了,可是当时分地时,我已经在母亲肚子里了,所以我也是分到了两亩多地的!
我的爷爷,奶奶生育了五个孩子,我爸排第二,我有三个姑姑,一个小叔叔。
我出生的时候,大姑和二姑已经出嫁了,只有三姑,小叔叔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我爸和我妈一结婚,爷爷奶奶就让搬到老房子立门户了!说自己还要养育两个小的娃儿。
那时,三姑十七岁,也快到说亲的时候了,八十年代结婚早,小叔叔最 小,差了三姑四岁,他算是爷爷奶奶老来子,正读初中。
分田后,村里人干活就是积极,毕竟这是分田的第一年,新鲜劲足,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干,希望秋收能收获满仓。
我爸妈也一样,尤其是我妈,挺着大肚子,不辞辛苦劳作。
我们这里都是种水稻,早晚两季,也会寻块好地,上季种西瓜,种玉米,种花生,种大豆,下季就种晚稻,或者种包菜,圆白菜,种地瓜。
我爸妈匀出来两亩良地种西瓜,开春就开始泡西瓜种子,发芽了小心翼翼围一垄地,播上西瓜籽,然后剪块塑料布盖上,早上两边开个口子通气,有时打开晒晒太阳,傍晚盖的密实,一日三去看看,抽芽了没有。
播种,移苗,除草,施肥,早晚浇水,得空就抓虫,看着瓜苗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成熟,爸妈脸上乐开了花!
卖瓜时,有瓜贩子来收购,那一筐筐的西瓜装上车时,爸妈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两亩地的西瓜收成比种水稻划算多了,我爸数着一沓沓钱,“老婆,下半年割稻子后,交完公粮,咱就把多余的稻谷卖了,还有咱家的大豆也卖了,到时你生娃时,咱们就有钱,先盖三间瓦房,咱们娃有得住,不用和我们挤这土坯房了!”
我娘说道:“好好好,咱们娃儿有福了。一出生就能住上新房子。”爸妈脸上都是对未来的期许。
腊月里,我呱呱落了地,只可惜,大瓦房还没有建好,我爸内疚,我妈说:“不着急,明年就能住进去了。”
第二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搬进大瓦房,我们都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奔赴。
两年后,我的三姑说亲事了,婚期定在腊月里,就在三姑出嫁前一个月时,一向身体硬朗的奶奶病倒了!
送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只是可能年龄大些,恢复不如意,在医院还住了两个月,长长的流水账单,让我们这个家顿时拮据了起来。
因为给奶奶看病,三姑的彩礼钱,嫁妆钱都搭进去了,我爸妈因为刚建房子,家里也没有什么钱,还欠了不少外债,我妈跑回娘家借了二百元,这样,才终于把奶奶的医药费缴清了!
此后,奶奶的身体一落千丈,家里的农活也干不了,那时小叔正在上高三,也是关键时候,可是因为奶奶的病情,让小叔学习也受到了影响。
三姑出嫁时,爷爷说改个日子吧!可是三姑的准婆家不愿意,说啥都准备好了,亲戚也都通知了,不得已,三姑出嫁时,很是简单。
很快到了春耕,奶奶身体弱,煮个饭都很困难,爷爷手中还有十亩地得种。
小叔跑回来了,爷爷问道:“老五,你怎么回来了,放农假了吗?”
小叔:“爸,我不读了,我回来耕种。”
爷爷发了火:“瞎胡闹,再怎样也不能让你没书读,快回学校去。”
爷爷和小叔都是犟脾气,两人谁也不不让谁,两人吵得脸红脖子粗!
我妈得知小叔辍学了,要回来种地,和爷爷吵起来了,赶紧跑来了说:“好啦!别吵了,不是还有我们大房吗?爸,别急,妈身体不好,帮忙看着娃儿就行,那地,我和长水(我爸)干就行。小五,你赶紧回学校去,好好读书,家里事少操心。”
在我妈的周旋下,小叔乖乖去上学了,我爷爷和爸轮流犁田,打靶,我妈拔秧苗,插秧,三个人终于插下去了,我妈累的腰都直不起来!
奶奶呢,就在家里照顾我,照顾妹妹,煮饭,爷爷,回来,就有热乎的饭菜吃,一家人互帮互助,虽然累,可是他们脸上洋溢着笑!
夏天,小叔参加高考了,我们全家都特别期待。
院子里,爷爷问道:“老五,考得如何?什么时候录取?”
小叔:“爸,考得不咋样,我不想读了,我回来帮忙种地吧!”
爷爷:“这样的话,以后别说了,考得不好,可以再补习一年,能上到高中,不读书了,可惜。”
我妈听到他们聊天内容,接过话头说道:“小五,十年寒窗苦,放弃了多可惜,你不用管学费,不用管家里,只要考上了咱们就去上,没考上,咱们就复习一年。”
我爸说道:“就是,就是,小五,多听听大嫂的话,中肯!”
其实,小叔早就收到录取通知书,一所省城的大学,小叔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考得不咋样,而是考得还不错,他只是不想拖累家里!
那学费不少,而且每个月生活费都得花钱,家里早就已经债台高筑了,他知道,即便自己考上了,高昂的学费也能吓退父母,干脆说没有考上,反而让他们安心。
可是他没有想到,不仅爷爷希望他继续读书,大哥大嫂也让他继续读书,即便没考上,还让他去复读。
小叔只好把录取通知书拿了出来,说道:“省城的学校,学费一千多块钱……”
我妈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许久,我爸接过我妈手上的录取通知书,说道:“你认识几个字,能认全吗?”
我妈说道:“我认得小五的名儿就行,要不你来读给我们听。”
此时,爷爷戴起来老花镜,说道:“拿来,给我看看。”
说实在的,不怪爷爷,我爸妈都希望小叔继续读书了,这家里所有人认识的字加起来不超过三位数。
我爸读到三年级,就不愿意读了,和村里的小伙伴,天天下河捞鱼,上山逗鸟,哪有心思读书?
每次因为读书这事,都被我爷爷数落不停。
我妈也才读了一年级,当时外公说,女娃娃,认识几个字,会简单算加减,会写自己名字就行了!虽然外婆不赞同,可是有什么办法,外公当家做主!
爷爷拿着录取通知书,读了起来,“录取通知书,陈水华同学……”
爷爷说道:“水华,快读……读给我们听听。”
小叔拿着录取通知书读了起来:“某省……中学转陈水华同学,你已被录取入我校某系某专业学习……”
其实,小叔都倒背如流了,可是还是一本正经一个字一个字读了起来,读了一遍又一遍,因为爷爷想听!
可是,高兴劲过完了,对于这高昂的学费又犯起难了。
爷爷,把家中的粮食能卖的都卖了,家里才喂了百来斤的年猪也卖了,学费还是杯水车薪!
上次奶奶生病,我妈回娘家借了200元,还有建房子借了外债都还没有还,如今这千多块钱的学费,可怎么办呢?
我妈又回了娘家,借来了五十元。
我爸去了三个姑姑家,借来了百来块钱,三个姑姑家里条件也不好,家里兄弟多,根本就没有余钱!
东拼西凑数一数,还差几百块钱呢?
我妈灵机一动,想到了什么,赶紧回了屋里,从压箱底拿出来一套首饰,那可是一个金手镯,银戒指,这是外婆当时结婚时的嫁妆,我妈出嫁的时候,外婆留给了我妈压箱底的!
我外婆娘家,以前是做生意的,有点家底,改革前,下放到了农村,后来,外婆就嫁到了农村!
我爸看到我妈拿出来她最心爱的首饰,心里有些不忍心,说道:“老婆,你这么喜欢这套首饰,平时都舍不得戴,就怕磨损了,你这是?”
我妈说道:“小五学费还差这么多,每个月还要生活费,实在借不动了,我把首饰卖了换钱,让小五把学费交了,让他安心读书,之后咱们有钱了重新买新的首饰!”
我爸看着我妈,顿时觉得有点不认识她了,平时省吃俭用的妻子,如今竟然拿出来金银首饰卖了,要给小叔子读书?我爸感动的红了眼圈!
他接过首饰说道:“老婆,以后我好好努力赚钱,重新给你买新款的首饰!”
当小叔得知,是我妈把自己陪嫁的首饰卖了,这才凑齐了学费时,他跪在我妈面前,说道:“大嫂,你的恩情,小五永远记得,以后我一定会加倍还你。”
我妈拉起小叔,说道:“小五,都是一家人,这么见外做什么,只要你能好好读书,就是对大嫂最好的回报了。”
公历九月三日,小叔坐上了绿皮火车,去省城报道了!走时,小叔眼眶红红的,心里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和牵挂……
村里人得知我妈把自己压箱底的金银首饰卖了,给我小叔读书时,都笑话我妈,“秀兰嫂子,你娘家给你这么好的陪嫁首饰,你还真是舍得啊!不传给你闺女压箱底吗?你娘家知道了,可要心疼喽!”
我妈说道:“这是我家的事情,你们真是闲的,再说了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以后有钱了再买回来不就得了。”
小叔呢?读书可努力了,每个学期都争取到了奖学金,大二开始,小叔的学费基本不用家里操心了,他拿了奖学金,还去食堂刷盘子,去图书馆做勤工俭学,赚生活费。
奶奶呢,身体也恢复了,也能干些活儿,只要不要太粗重就没事,我爸妈又多种了几亩地的西瓜,西瓜卖了,就种包菜,圆白菜,花菜,增收收成。
小叔从省城买回来新的西瓜种子,新的高产水稻品种,那西瓜特别甜,我们家的西瓜比别人家的收成高了两成,而且收购价格也高,水稻呢?不怕虫害,粒粒饱满,丰收颇丰!
家里的外债都还完了,家里添置了二八大杠单车,买上了电视机,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小叔也毕业了,分配到了市区机关单位工作,铁饭碗,待遇不错,小叔懂得感恩。每个月都会定时把工资寄一部分回家给爷爷奶奶养老。
还会给我和妹妹买学习工具,买教材,还给我买了一台随身听,买了初中三年的英语听力,还嘱咐我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因为有了小叔在前面做榜样,我和妹妹的成绩一直不错,我呢,就是英语比较差,有了小叔买的随身听后,英语成绩突飞猛进,每次都能考年段第一!
我一路高歌,中考考上了县一中,高考的时候,考上了985大学,小叔给要我交学费,爸妈不肯,可是小叔生气了,“大哥大嫂,你们就是把我当外人,子铭考上大学了,我有能力帮,为何要拒绝我……”
小叔越说越生气,没办法,爸妈当起来甩手掌柜,我的大学四年,所有开销都是小叔给的!
我妹妹考大学后,也是小叔供的,在农村,供一个大学生实属不易!小叔从农村走出来,他经历过了,他不想我和妹妹和他一样辛苦。
小叔在市区买了房子,娶了媳妇,生了堂弟,生活过得很好!
我妈六十岁生日,小叔去某福买了全套首饰,都是金的送给我妈妈!
我妈不收,“小五,你这是做什么?”
小叔:“大嫂,当年你的那套首饰太值钱了,如今买的纯度肯定没有以前的好,你可别嫌弃才好,我如今有能力了,自然得买,你就不要和我计较了,要不是当初你全心全意为我,如今哪有我的美好生活啊!”
小叔说的也没有错,如果当初小叔真辍学了,只能留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哪有现在 科 级 干 部 的职 称!
哪能领上高薪,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呢?
这些年,家里的日子好过了,爷爷奶奶和我爸妈一起生活,有爸妈的细心照顾,爷爷,奶奶的身体很是健康。
家里建起来三层洋楼,液晶电视机,网络,买上了私家车,这些,都有小叔的帮衬。
可是,每次我爸说要给我妈买首饰,我妈总觉得贵,太贵了,尤其是这几年,黄金步步高升!我妈更舍不得买了!
当年,我大学毕业后,还是小叔托人帮我落实了工作!
妹妹读的师范大学,有叔叔帮忙,顺利进了市一中任教!
当年,虽然我妈拿出来了嫁妆,帮助小叔读大学,可是,小叔呢?却托举了我们家两代人。
岁月流转,母亲当年的嫁妆化作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小叔的求学之路。而小叔将这份恩情化为春风细雨,滋养了我们两代人的成长。
如今,院里的桂花年年盛开,一如那些年埋下的善意,终在光阴里酿成醇厚的亲情。
母亲摩挲着新首饰笑中含泪:“哪有什么值钱不值钱,一家人把日子过成金子的分量,才是真富贵。”
来源:林林民间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