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了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了纪念活动的筹备进展,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今天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了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了纪念活动的筹备进展,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负责人提到,今年9月3日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晚会,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抗战老战士和老同志、功勋模范代表,还有普通群众等都会一起来观看。这样的安排,本身就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历史不忘,精神永传。
从八月到十月,北京各大剧场会推出近40场抗战主题演出,而且每场都设有低价惠民票,最便宜的只要50元。这不是走形式,是真心想让更多老百姓走进剧场,感受那段历史。同时,中国美术馆还会推出专题美术展,展出300多件作品,很多甚至是首次公开。看得出,这次纪念是动了真格的,是真想让大家深入了解。
今年的活动还有一个新变化,就是微短剧成了重头戏。《马背摇篮》《怒刺》这些作品,用更轻快、更有节奏的方式讲述抗战故事,明显是想吸引年轻人。毕竟,历史教育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得用新的方式让年轻人听得进、记得住。从七月份起,广电总局就在“重温经典”频道滚动播出《亮剑》《历史的天空》这些老剧。说到《亮剑》,就不得不提李云龙那句经典台词:“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这句话之所以能火这么多年,正是因为它喊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和骨气。
如果你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会看到更加震撼的主题展览。3237件文物、1525张照片,全部真实呈现。历史从来不是纸上的几行字,而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物品和影像。比如赵一曼从被捕到牺牲的完整档案,普通人看了没有不落泪的;还有左权将军写给家人的信,信中他叮嘱妻子照顾好女儿,说“为了民族国家,愿意牺牲一切”。一个月后,他英勇牺牲。这些文物背后,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我们要清楚,纪念抗战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明白——那场战争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该如何避免悲剧重演?八十年过去了,经历过抗战的人越来越少了。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世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已超过95岁。这些纪念活动,其实是在我们和历史之间搭建一座桥。等老兵们都离去了,我们靠什么告诉下一代当年的故事?就是靠这些展览、演出和影像资料。
抗战是我们民族最艰难也最光辉的一段岁月。那时候条件那么苦、武器那么差,但我们硬是挺过来了。这种精神放在今天,依然宝贵。你看中国现在这么多领域实现突破,哪一个不是靠着这种不怕难、不服输的劲儿?
尤其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单边主义、霸权行径时有发生,地区冲突不断。在这个时候纪念抗战,其实也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人热爱和平,但我们从不惧怕挑战。谁要想把战争强加给我们,就得先想想八十年前中国人是怎么应对的。中国有句老话:“忘战必危。”记住历史,不是为了活在过去,而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是在唤醒一种精神。什么是抗战精神?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现在中国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尤其需要这种全民一心的精神力量。你看现在的科技工作者,为什么能在芯片、航天这些“卡脖子”的领域实现突破?靠的就是这种自力更生、接续奋斗的精神传承。
很多学校组织师生收看纪念大会;上海大学图书馆不仅转播大会,还推出了两个抗战主题展览。就连一些小地方也没落下,比如山西信阳博物馆9月3日要办《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纪念抗战成了全民参与的大事。这说明,抗战记忆已经融进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成了所有人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些活动还有一个细节很打动人:邀请抗战老战士时,都会安排医护人员全程陪护;对年纪特别大的,还会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请他们“云端”参与。这不是走形式,是真正把尊重历史、关爱英雄落到了实处。
第一,纪念其实是一场全民历史教育。它不只是告诉你过去发生了什么,更是在引导每个人去思考:如果换作是我,会怎么做?是低头还是抗争?是逃避还是迎难而上?这种思考,在和平年代尤为珍贵。有些年轻人可能觉得抗战离自己很远,但当你真正站在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器前,读着那些绝笔信,你会发现,历史从未走远。
第二,文化传承需要新的表达。微短剧、惠民演出、美术展……形式在变,但精神内核没变。历史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可以活在当下的精神资源。就像《亮剑》,为什么播了这么多年还有人看?是因为李云龙这个角色真实、有血性,他代表的“亮剑精神”,到今天依然是我们需要的。
第三,抗战精神是我们今天应对挑战的强大武器。中国人眼下面对的各种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依然是在回答八十年前的那个问题:一个民族怎样在风浪中站稳脚跟、守住尊严?抗战给了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当年我们能以弱胜强,今天也一样能突破封锁、走向复兴。这种信心,不是凭空而来,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
所以说,9月3日那场晚会,不只是一台文艺演出,更是一个民族向历史的致敬、向未来的宣言。前排就坐的老兵们,也许会想起烽火岁月;而年轻一代看到的,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这样的纪念,值得每个人认真感受。
记住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珍惜和平,才能更坚定地守护和平——这是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来源:史韵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