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踏入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N2馆,仿佛步入了一条时空隧道。一侧,2000年前的编钟古乐悠悠回荡,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另一侧,数字微短剧的AR眼镜折射出幽蓝光芒,引领着人们迈向未来的奇境。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碰撞,却又奇妙地和谐共生——这正是我省加快
踏入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N2馆,仿佛步入了一条时空隧道。一侧,2000年前的编钟古乐悠悠回荡,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另一侧,数字微短剧的AR眼镜折射出幽蓝光芒,引领着人们迈向未来的奇境。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碰撞,却又奇妙地和谐共生——这正是我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动写照。
在长治市展厅中央舞台区,一套复刻的东周青铜编钟悬挂于架。乐师执槌轻击,金石之音瞬间响彻展厅,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观众带回到那个钟鸣鼎食的古代宫廷。
《晋乐》编钟古乐团导演黎洛介绍,乐团以长治分水岭出土的编钟复刻品为基础,巧妙融合上党地区的特色乐器,对古代宫廷雅乐进行还原与二次创作。文博会期间,该乐团精心编排了《云宫迅音》和《上党从来天下脊》两首曲目,让古老的宫廷雅乐与现代审美观念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个布老虎做得真是精美,圆溜溜的大眼睛,慵懒的小表情,太可爱了。”在吕梁市展区,省级非遗刺绣传承人邢建红的展台前围满了观众,大家对手工布老虎赞叹不已。
邢建红笑着介绍,“这些布老虎各有寓意,吉祥虎寓意着吉祥如意,纳福虎象征着福气满满,招财虎则寄托着人们对财富的期盼。它们身上的花纹均为手工刺绣,每一个针脚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
记者看到,吕梁市展区以“汾酒故乡·英雄吕梁”为主题,将红色文化与民间艺术巧妙融合。利用声光电技术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等标志性场馆“搬”进展厅,让观众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同时,展区汇聚了堆绫、银器等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于成龙廉政文创等产品,令观展者驻足凝神,沉浸在这场文化盛宴中。
在临汾市展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正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不止小西天,临汾皆如此。”临汾馆的主题自信而响亮。最引人注目的是精品微短剧互动体验区,观众们戴着AR眼镜,仿佛置身于一个个浓缩的临汾故事中,亲身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人文风情。
“以前只能在手机上看微短剧,现在可以亲身参与体验,甚至登台当‘一日演员’,这种体验太独特了!”观展者赵小亮体验完微短剧后,兴奋地对记者说。
漫步在文化产业综合馆N2馆,记者深切感受到,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展区,共同勾勒出一幅山西文化强省建设的全景图:长治的古乐回响,代表着对传统文化深度的挖掘,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吕梁的红色文化与民间工艺,彰显着文化广度的拓展,让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临汾的微短剧,则展示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让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高效。深度、广度与创新度,三者共同构筑了山西文化发展的立体维度,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文化强省“立体乐章”。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凡 李京益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