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会在血管壁上慢慢堆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尤其是影响到腿部动脉时,血流变差,氧气和营养送不到腿部肌肉,就会出现走几步就累、腿沉、无力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也就是走一段路就疼,必须停下来休息,休息后又能继续走。
高血脂是不是只有抽血检查才能发现?
身体早就给了我们一些信号,只不过很多人没注意。尤其是走路时的一些异常表现,可能正是血脂升高后的“报警”。
如果一个人走路时总是出现这四种情况,要留心了,血脂可能早就出了问题。
不少中老年人在走路时,会觉得腿特别沉,才走了几百米就累得不行,常常以为是年纪大了、没力气了,其实可能是下肢供血不足导致的。
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会在血管壁上慢慢堆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尤其是影响到腿部动脉时,血流变差,氧气和营养送不到腿部肌肉,就会出现走几步就累、腿沉、无力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也就是走一段路就疼,必须停下来休息,休息后又能继续走。
这种现象并不是单纯的肌肉问题,而是可能的高血脂引发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早期的重要信号。
正常人偶尔腿抽筋,大多是受凉或缺钙,但如果一个人频繁在夜里小腿抽筋,尤其是没有运动过量或其他诱因的情况下,就要警惕了。
高血脂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不仅让血管变窄,还会造成血流缓慢。到了晚上,人体代谢变慢,血流速度进一步下降,肌肉得不到足够的血氧供应,就容易出现抽筋,尤其是小腿最“受罪”。有些人甚至每天凌晨都会被抽筋疼醒,这不是单纯的睡姿问题,而可能是血脂高导致的末梢循环障碍在作祟。
这种抽筋往往还伴随着腿部发凉、发麻,休息一会儿或按摩后稍微缓解,但隔天又来,反复出现就要高度警惕。
除了抽筋之外,脚经常发凉发麻也是高血脂的常见信号,特别是在天气不冷的情况下还总觉得脚冰凉,那就更不正常了。
血脂高的人,血管弹性变差,血液循环效率下降,尤其影响到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比如双脚。脚部神经对供血尤其敏感,稍有缺血就容易发麻甚至疼痛。走路时脚底发麻、或突然一阵刺痛感,很多人以为是鞋不合适,其实可能是神经供血不足的表现。
长期血脂异常还可能影响到神经功能,出现类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这种走路时的“异样感”正是身体在提醒你:血管和神经都在吃不消了。
还有一种表现是,平时好好的,一走路就开始气短胸闷,甚至心跳加快、心慌,稍微一上坡或提点重东西就像跑了几公里一样,特别累。
这很可能是高血脂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也就是心脏的血管被堵了。当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在运动或活动时负担加重,就会出现这些症状。有些人甚至在快走时突然停下来,说不出话,胸口闷得厉害,这不是普通的体力差,而是冠心病的前兆。
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头晕,甚至晕倒,这些都需要立刻就医,而不是靠“歇一歇”来缓解。
很多人以为高血脂就是吃太油,其实不全是。遗传、胰岛素抵抗、长期压力大、缺乏运动、睡眠质量差,都是血脂升高的重要推手。尤其是一些瘦人,也可能有高血脂,只是被忽视了。
血脂高往往悄无声息,不疼不痒,等到出现心梗、脑梗才发现,已经晚了。但身体其实早就通过这些“走路时的异常”在提醒我们,只是我们习惯了忽略。
如果你发现自己走路时总是腿沉、脚麻、容易累、心慌,就别再以为是年纪大的正常表现,去医院查个血脂、做个下肢动脉彩超,也许能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
日常生活中,少吃油炸食品、减少动物内脏摄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比如芹菜、秋葵、魔芋,可以帮助减少胆固醇吸收。适当吃点燕麦、亚麻籽粉,对降血脂也有好处。
别老是坐着不动,哪怕每天快步走上半小时,也比整天躺在沙发上强。运动能改善血管弹性,帮助提高“好”胆固醇,清除“坏”胆固醇,对血脂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宏,贾玉梅,张淑琴.高脂血症与外周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6):908-911.
[2]胡志斌,陈红.高脂血症相关的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4,37(2):112-115.
[3]王伟,李娜,刘东.高脂血症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5):621-624.
来源:健康科普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