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随着中美关系的僵持,关于“中美是否难免一战”的话题,近几年不断被人提起。有人说“修昔底德陷阱”难以避免,也有人觉得大国之间博弈未必就要撕破脸。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随着中美关系的僵持,关于“中美是否难免一战”的话题,近几年不断被人提起。有人说“修昔底德陷阱”难以避免,也有人觉得大国之间博弈未必就要撕破脸。
2023年,美国空军一份意外流出的备忘录,就把这种猜测推向了风口浪尖,当时的美军机动后勤司令部司令迈克·米尼汉写声称:
“我的直觉告诉我,中美将在2025年开战。”
这话一出,不少人坐不住了,假如中美之间真的爆发军事冲突,到时候哪些力量会跟美国走?中国又能指望谁?
如果中美冲突升级,日本几乎可以肯定会站在美国那边,这不是他们“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日本作为一个二战战败国,在军事和政治上长期受到美国的深度控制,为了保住天皇制,日本当年接受了美国的改造,结果就是从宪法到国防,都深深烙上了美国的印记。
直到今天,日本没有宪法意义上的军队,只有自卫队,关键军事决策仍受美国影响。有人说日本像是“美国的第51个州”,话虽然有些糙,但不是完全没道理。
你看,之前日本自家研发的五代机“心神”,搞得风风火火,结果美国一干涉,项目就黄了,后来还传出日本可能加大引进F-35的消息。这说明什么?日本在国防自主这件事上显然话语权有限。
再加上日本侵略过中国,战后清算又不彻底,不少政治家族还带着战犯背景,他们打心眼里害怕中国真正强大。所以一旦中美开战,日本不太可能保持中立,更别说站中国这边,它大概率会变成美国在东亚最前沿的“补给站”甚至作战参与方。
说完日本,就不得不提另一个美国在东亚的铁杆韩国。
韩国的情况则更加微妙,其地缘处境非常特别,自从1950年代朝鲜战争以来,它的国家安全几乎完全依赖美国,没有美国,恐怕今天的韩国早已不复存在。
更要命的是,朝鲜问题如今仍是悬在朝韩头上的一把剑,中国对朝鲜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保持稳定,若韩国队朝鲜下手,中国未必会支持朝鲜主动南下,但绝不允许韩国统一半岛,直接与中国接壤。
对日韩而言,“选边站”几乎是一道必选题,地缘政治的现实、历史的结构性依赖,都让他们很难走出美国的影子。一旦中美冲突,它们想要保持中立是很难的,更可能会被拉下水,甚至派兵助战。
说到这里你大概也看出来了,东亚这两个国家站队美国,基本上是被地缘和历史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但美国的盟友可不只在亚洲。
印度,这个跟我们一样拥有古老文明、庞大人口的国家,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国际新闻的头条,不过更多时候,还是和边境争端联系在一起的。
这个国家会不会站美国?有可能,但它和日韩不太一样。印度和中国有边境争端,1962年还爆发过冲突,虽然近几年双方也谈也撤军,但印度始终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热衷于和中国对比。
如果单独与中国对抗,印度并没有胜算。但如果中美进入大规模冲突,印度很可能趁乱出手,在边境搞点动作、牵制中国精力,甚至尝试蚕食争议领土,它不需要全面参战,只要能让中国两面受压,它可能就会觉得自己赚了。
数年间,其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政府也常借助“中国威胁”转移社会矛盾,还认为中国在印度洋、在南亚的合作项目是在包围和压制印度。
印度这几年一直在中印边境增兵、修路、建基础设施,摆明了对我国西藏地区有点想法。所以它虽然不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借美国之势给自己谋利,这种操作印度很可能会做。
除了东亚和南亚,还有一个远离中国的国家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澳大利亚。
这是一个在地理上离我们很远、但在政治上离美国很近的国家,作为“五眼联盟”成员,它几乎从二战以后就一直紧紧跟随美国的脚步,美澳关系那是铁得很。
为什么会这样?地广人稀、国防能力有限,让澳大利亚极度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而另一方面,在美国的扶持下,澳大利亚也顺利打入了西方联盟体系的核心圈。
这种依赖不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政治和文化上的。在澳大利亚,想跻身高层政坛,没有美国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中美发生冲突,澳大利亚几乎会毫不犹豫地站在美国一边。哪怕它离中国很远,没什么直接冲突,但它也极有可能会选择服从于战略同盟。
那么问题来了,前面说了四个可能站美国的国家或地区,那中国呢?能指望谁?
真正能帮助中国的,不是某个国家,也不是某个联盟,而是一种力量,准确地说是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自主、工业能力、外交韧性,以及国内市场的稳定性。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一路走来,没有建立军事集团,也没有寻求势力范围,而是依靠不断发展壮大的经济、科技、军事与外交实力,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能真正不依附他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并不多,中国正是其中之一,中国走的是不结盟路线,没有军事同盟体系,不像美国那样有一群小弟跟着跑,中国的合作伙伴更多是经济上的、战略上的,而不是军事捆绑。
所以一旦发生热战,中国不可能指望有哪个国家会像美军盟友那样直接出兵支援,中国解放军就是我国最大的倚仗。求人不如求己,中国自古就明白这个道理,数十年间,中国致力于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如今已经进入全球顶尖行列,就算美国也有所忌惮。
但这不代表中国没有外力可借。
从东盟到非洲,从拉美到欧洲,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发展倡议,积累了深厚的合作网络。这些关系,或许不会以军事同盟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却构成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最广泛的理解与支持基础。
它们可能不会直接参战,但可以在国际场合发声、保持贸易流通、不断供资源,甚至在外交上抵消西方压力。
换句话说,除了中国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国所依靠的是一种遍布全球的发展伙伴网络,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盟友。这种力量在和平时期是发展机遇,在冲突时期就是战略纵深。
更何况,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不断突破的科技能力、日益现代化的国防力量,以及坚韧稳定的社会结构。这是咱们真正的“底气”。
如果中美真的发生军事冲突,美国很可能会拉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这些不同动机的“队友”。而中国能依靠的则是中国解放军,以及一种更抽象但也更广泛的力量,即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全球伙伴体系。
但大国博弈未必就一定走向战争,从中美高层的沟通也能看出,两边都在努力避免误判。去年年底中美军方重启对话,说明双方都不想真动手。
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中国追求的一直是发展,是共赢,与其猜测“何时开战”,不如努力避免战争,沟通比误判好,合作比对抗好。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方向。
美军高官妄言中美或将在2025年开战,美国舆论哗然:军工复合体才是敌人!——京报网2023.2.5
无视对美的不平等,日本只会沦为附庸——环球时报2024.4.17
处处与中国作对,澳大利亚为何甘做美国“附庸”——环球网2020.6.10
为什么印度频繁挑衅中国?印专家分析背后动机:恶劣对华是为迎合美国战略——环球时报2020.9.27
前北约最高司令炒作“中美开战”,称“中国10年内做不好准备”——观察者网2023-12-29
来源:小铭有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