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其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呈现连续增长,2024年实现净利润5891.21万元,但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已骤降至0.58%,显著反映出盈利动能减弱。
在北交所即将于8月29日审议精创电气IPO申请的节点,该公司招股书所呈现的业绩增长背后,实则隐含诸多值得深究的经营与财务问题。
尽管其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呈现连续增长,2024年实现净利润5891.21万元,但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已骤降至0.58%,显著反映出盈利动能减弱。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利润中超过三成依赖于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存疑。
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一方面实施大比例现金分红、实控人家庭获得大部分收益,另一方面却拟通过上市募集2.5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其资金安排的合理性与募资必要性令人质疑。
再加上屡次出现的海关处罚、产能违规、关联交易疑点及与“零人”客户发生大额交易等内控隐患,为精创电气此次IPO之旅蒙上阴影。
股权高度集中,历史出资存瑕疵
精创电气的起源可追溯至1996年4月,最初由李某飞与李某两位自然人联合创办,当时企业名称为精英有限。在公司创立之初,注册资本共计10万元,李某以现金形式投入4万元,李某飞则出资6万元,其中包括2.03万元货币资金及估值3.97万元的实物资产。
在企业早期发展阶段,曾出现股东以非货币财产进行出资的情形,且相关操作未完全遵循法定程序。例如,公司成立及次年增资时,李某飞和李某分别以电子设备、风扇等实物资产进行出资,但未完成资产评估及产权转移手续,从而存在法律程序上的不足。
为彻底解决上述历史遗留问题,2015年6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决议,一致同意相关股东以等额现金置换原先的实物出资。李某飞与李某随后共同支付了30.61万元,并明确声明原实物资产无偿赠与公司,不再主张任何权益。该笔资金被计入资本公积,从而完成了出资形式的规范。
2005年2月,公司再次增资,李某飞和李某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尽管当时已由会计师事务所完成评估,但因该机构未具备相应证券从业资质,公司在2022年委托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原报告进行复核,结果证实原评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此外,该土地在取得过程中存在由公司代为支付部分款项的情形,相关资金直至2015年才由股东归还,并于2022年结清相应利息。至此,该次出资所涉问题已全部解决。
精创电气曾与多家投资机构签订包含业绩对赌、股权赎回等特殊条款的协议。2020年底及2022年8月,各方通过多项补充协议一致同意终止全部对赌条款及其他特殊股东权利安排,并明确相关条款自始无效,且不再恢复效力。
此外,公司曾在上市问询中被问及股东资金占用的情况。相关情况涉及早年代垫土地款项所产生的利息问题,实际控制人已于2022年7月支付完毕相关资金占用利息,该事项已在公开说明文件中补充披露。公司表示该行为不属故意,且未对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内部控制已得到有效规范。
IPO前,精创电气由李某飞一家三口实际控制,递表时合计直接持股79.70%,无间接持股。其中李某飞持股44.66%,为控股股东;其配偶李某持股28.16%;二人的女儿李某凡持股6.87%,三人为共同实控人,合计持有近八成股份,并分别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及副总经理等要职。其余股东中,除投资机构外,多位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直接持股或员工持股平台享有少数股权。
除李家三口外,精创电气持股5%以上股东只有江苏人才创投,持股7.79%。江苏人才创投的基金管理人为南京毅达,后者所管理的另一基金徐州高新创投,同样持有精创电气2.58%股份。
上市前大额分红实控人套现1700万,盈利靠补贴、应收账款高企引质疑
精创电气在报告期内进行了一系列资本操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突增分红+闪电定增”的组合运作。2023年6月,公司决定以4213万股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派现5元,一次性派发现金红利2106.50万元,占2022年归母净利润高达43.22%。这笔巨额分红中,约1700万元流入实际控制人李某飞、李某及女儿李某凡的口袋,李某凡分得120.62万元。
仅五天之后,分红刚刚落袋,公司就火速推出定向增发方案,拟以8.5元/股的价格向8名高管及核心员工发行127万股,募资1079.50万元,声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李某凡不仅参与此次定增,还认购493万元。整个过程中,实际控制人一边通过高比例分红套现,一边以低于市场估值的价格引导内部人士增持,资金循环意图明显。
更令人关注的是,公司在递表前突然公告终止另一笔约867.80万元的分红,称因“战略规划”需要,这一临时变卦的行为,暴露出其分红政策具有明显的机会性和随意性。
而从盈利质量看,公司净利润严重依赖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含金量严重不足。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6亿元、4.35亿元和4.99亿元,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净利润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891.21万元,较2023年增长了6.40%,较2022年增长了20.87%。
报告期内,政府补助分别达到616.45万元、1336.52万元和1395.83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最高接近1/4;税收优惠也分别达到573.62万元、668.38万元和768.63万元。此外,汇兑收益波动剧烈,2021年甚至为-147.24万元。剔除这些非经常性收益后,2022年和2023年真实净利润仅分别为2539.97万元和3090.09万元,盈利能力显著弱于账面表现。
公司利润质量进一步受到应收账款问题的侵蚀。报告期内应收账款余额迅速攀升,从4664.50万元增至7333.3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从11.60%升至16.88%,复合增速高达25.39%,远高于营收4.02%的增速。此外,2023年末期后回款比例仅58.55%,近半数账款超出信用期,多家客户信用政策发生不利变动,坏账风险持续积聚。
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剧烈,2021年为-4498.64万元,2022年虽回升至6430.37万元,2023年又降至4503.75万元,显示盈利并未有效转化为现金回流。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虽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已骤降至0.58%,疲态尽显。
此外,公司线上销售数据存在明显矛盾,聚水潭系统与金蝶ERP出库数据、第三方平台结算数据之间存在持续差异。保荐机构对3442名客户仅完成46个电话回访,核查比例极低,信息系统审计亦揭示多类数据异常。其收入确认的完整性、准确性存疑,可能进一步影响其财务数据的可信度。
关联交易存疑,与多家“零人”客户交易超千万
精创电气在冲刺北交所IPO过程中,暴露出多重内控缺陷与经营合规风险。报告期内,该公司先后六次因海关申报不实、币制错误等问题受到处罚,累计罚款3.04万元。此外,2021年还因安全生产违规被徐州市应急管理局处罚2.4万元。
更严重的是,公司存在明显的产能违规行为。其备案产能仅为年产100万台(套),但实际产量却高达约500万台(套),严重超出批复范围,暴露出公司在生产合规性方面的系统性疏忽。
海外投资亦未依法依规进行。美国精创、英国精创的设立及增资行为,均未按规定办理发改备案手续,存在程序瑕疵,反映出公司治理跨境经营能力的不足。
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某飞、李某及女儿李某凡合计持有79.70%的股份,呈现出典型的家族控制特征。李某飞兄弟之子李某文任副总经理,李某的妹妹李某冰和李某分别担任成本中心总监和采购中心副经理,多名亲属在关键岗位任职,令人对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与独立性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已于2021年12月名义上解除关联关系,精创电气与原关联方江苏精英冷暖仍持续发生交易。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间,公司向精英冷暖销售产品收入累计达127.44万元,2022 年、2023 年公司对江苏精英冷暖出租房屋收入分别为 10.67 万元、15.12万元,公司向江苏精英冷暖租赁房屋的支出均为 23 万元。更令人关注的是,精英冷暖股东及副总经理名为李某辉,与精创电气实控人李某飞的侄子同名,且精英冷暖官网曾展示与精创电气高度相似的产品(包括型号ECB-5080、ECB-6020等),却在后续更新中删除,其交易真实性与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安排值得怀疑。
客户质量同样堪忧。徐州云科成立于2022年10月,次月即与精创电气合作,2022–2023年销售金额达677.92万元,但该公司这两年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另一客户徐州科邦成立于2020年5月,合作首年销售即超180万元,累计交易达1,021.93万元,但其社保缴纳人数始终未超过1人。这类“零人”或极少人客户却能产生大额交易,业务真实性与商业合理性存疑。
另外2022年第五大供应商苏北电器,当年交易金额571.33万元,但2021–2023年该公司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采购真实性及供应链稳定性引发关注。
此外,公司线上销售数据存在系统间差异,第三方回访核查比例极低,信息系统多项数据不一致,进一步削弱了其收入确认的可信度。
来源:新时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