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参考文献:浙江大学老年营养与健康研究课题组发表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与健康结局关联性研究》
参考文献:浙江大学老年营养与健康研究课题组发表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与健康结局关联性研究》
昨天去看望我80岁的老丈母娘,发现她午饭就吃了半碗饭加几片青菜。问她怎么吃这么少,她笑着说:"我这把年纪了,不能吃太多,吃少点好,小心超重!"看着她瘦弱的身子和枯黄的脸色,我心里直打鼓。老年人真的应该少吃为好吗?这个观念对吗?
我家老丈母娘的情况不是个例。很多老年人都认为年纪大了应该少吃,这也是我在营养门诊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有超过30%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风险。
作为营养师,我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老年人的饮食问题。浙江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并非吃得越少越好,相反,营养不足可能带来更多健康风险。
老年营养不良的真相
上个月,我接诊了一位78岁的张奶奶,她最近总觉得浑身无力,走几步路就喘。家人带她做检查,结果显示她患有营养不良性贫血。问起她平时的饮食,张奶奶说:"我怕胖,一日三餐都吃得很少,肉几乎不碰。"
这种情况太普遍了!很多老年人担心吃多了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却不知道吃得太少带来的危害可能更大。
浙江大学的研究发现,老年人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流失加速、免疫力下降、认知功能减退,甚至增加住院风险和死亡率。研究追踪了1200名65岁以上老人5年,发现那些每日蛋白质摄入不足的老人,肌少症发生率比正常摄入者高出38%,住院率高出26%。
前天在社区做营养讲座时,一位老大爷告诉我:"以前总觉得年纪大了就该少吃点,谁知道体检发现我缺钙缺铁缺蛋白质,医生说我这是'吃出来的病'!"
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饮食?
过年时,我妈妈来我家住。我发现她每次吃饭只吃七八分饱就停下了,说是"老年人消化不好,吃太多胃受不了"。作为女儿和营养师,我觉得有必要给她重新制定饮食计划。
老年人新陈代谢确实变慢,但基础营养需求并不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甚至某些营养素的需求还会增加!
上周,我给妈妈准备了一份"老年人营养餐":早餐一碗小米粥、一个煮鸡蛋、半碗酸奶拌核桃;午餐蒸鱼、炒青菜、玉米饭;晚餐蔬菜汤面加虾仁。她起初觉得太多,吃了几天后精神明显好了,睡眠也改善了。
根据浙大研究,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0-1.2克/公斤体重,比年轻人的0.8克/公斤要高。这意味着一位50公斤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50-60克蛋白质,相当于2-3个鸡蛋加上200克瘦肉或鱼类。
老年人常见的饮食误区
李阿姨是我们小区的"运动达人",每天清晨都去公园锻炼。上周她来我的营养咨询室,困惑地说:"我每天运动那么多,为什么还是觉得没劲?"
检查她的饮食日记,我发现问题了:她每天摄入的热量只有1200大卡左右,蛋白质不到40克,而且几乎不吃肉类。
这就是典型的"活动量大,吃得少"的误区。老年人需要均衡的营养支持,尤其是那些保持活跃生活方式的老人。
我给李阿姨调整了饮食结构,增加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两周后她来复诊,精神好多了,说走路都有劲了。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是"吃软不吃硬"。我公公就有这个习惯,牙口不好后就偏爱稀饭、烂面条,几乎不吃蔬菜水果和肉类。结果导致他便秘严重,还出现了维生素缺乏症状。
浙大研究表明,老年人饮食应该多样化,包括各类食物,特别是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如果咀嚼困难,可以通过食物加工方式解决,而不是单纯放弃某类食物。
如何科学安排老年人饮食
上个季度,我在社区举办了"老年人健康饮食工作坊",教大家如何为家中老人准备营养均衡的餐食。分享几个实用技巧:
优质蛋白质很重要
我家饭桌上每天必有蛋白质食物,鸡蛋、鱼、虾、瘦肉、豆腐轮流上阵。我婆婆以前不爱吃肉,我就把肉剁碎加入到她爱吃的蔬菜饼中,既好吃又营养。
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加速肌肉流失,增加跌倒风险。浙大研究发现,每天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的老年人,肌肉功能明显优于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群。恰如其分的饮食,足量的蛋白质,多样的食物选择,适当的脂肪摄入,这些都是老年人健康饮食的关键。
我们照顾老人,不能只看他们吃没吃饱,更要关注他们吃得是否营养均衡。下次看到家中老人主动减少食量,别急着表扬他们"自律",而是要关心他们是否获取了足够的营养。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真的不是靠"少吃"换来的,而是靠科学合理的饮食支撑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关爱家中老人的饮食健康!
来源:狄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