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老人们讲,交公粮是交皇粮。当然,这里的“皇”可不是指皇上,而是指国家。交公粮就是为国家纳粮,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是当时爱国的表现,老百姓都很积极。每年粮食一入仓,便准备交公粮。
文:燕好荣
前几日,洪国大哥让我写一写以前交公粮的事,我二话没说,欣然允诺。跟父亲和二哥交公粮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听老人们讲,交公粮是交皇粮。当然,这里的“皇”可不是指皇上,而是指国家。交公粮就是为国家纳粮,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是当时爱国的表现,老百姓都很积极。每年粮食一入仓,便准备交公粮。
当时交公粮的地点是乡镇粮所。我们乡的粮所在乡政府驻地,距我们村大约15华里。根据粮所的安排,每个村在固定的时间上交。上交前必须要晒干,否则是交不上的。
一大早,父亲和二哥把晒好的粮食用袋子装好,然后抬上地排车,用绳子捆结实。家里的毛驴因为二哥结婚用钱,卖掉了。我和二哥只能充当“毛驴”。二哥驾辕,我在旁边辅助。吃过早饭,父亲先骑着自行车去排队,我们紧随其后。虽然时间尚早,但还没等到粮所,便看见了黑压压的人群,大小车辆早已排起了“长龙”。好在父亲来得不晚,但轮到我们,也得将近中午。看看每一位排队等候人,他们脸上都露出了焦急的神情。
收公粮的只有一个入口,通常有三位工作人员:一个负责过秤,一个负责登记,一个负责验收干湿。负责验收干湿的工作人员权力巨大,平时拿一个类似圆形小木棍的测量仪器,插入粮袋中,如果粮食干燥,达标仪器则没有任何声响,反之则“滴滴滴滴”的叫个不停,则表明不达标。需要弄走晾干再来上交。大老远跑来,谁也不愿意再拉回去。因此,人们只寄希望于那个测量仪器不叫。那位负责测量的工作人员,也仿佛成了掌握“命运”的判官。当然了,人的权利一大,免不了以权谋私。外行人不知道,这个测量仪器是由人来控制的,也就是说,他想叫你达标你就达标,但有个前提,必须送点啥。可见,不受制约的权力而造成的腐败自古有之,无处不在。
顶着烈日的炙烤,看着前面慢吞吞的人群,只盼快一点能顺利上交。有的也因为不达标而拉回去了,有的干脆在就近的柏油路上晾晒。看着他们沮丧的表情,狼狈不堪的身影,我也顿时忐忑起来。可千万别拉回去,大热的天,拉来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拉回去……
终于轮到我们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害怕到了极点。怕啥来啥,令人恐怖的“滴滴”声响起来。验收人员挥了挥手,我们只好将粮食重又搬到车上,移出了等候的“长龙”。拉回去是不成的,父亲思索了一会儿,决定在就近的沥青路面上晾晒。父亲看见我俩痛苦的表情,他强忍内心的不平,极力做出淡然的神色。为了安慰我俩,给我们买了馒头和油条。这对于整天吃窝头的我俩来说,那可是难得的美味。可父亲舍不得自己吃,只记得大部分都给了我们。我们俩也老大不小的了,可从没有关心老父亲的心情,更没有主动的让父亲多吃点儿。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恨天下不孝儿!
晾了大约4个小时。父亲感觉差不多了,就重新装袋。父亲也大约觉出了门道,临验收前给验收员买了两个西瓜。可别说,挺顺利的,不论测量仪怎么插到口袋里,始终听不到“滴滴”声了。是晾晒达标了,还是西瓜起了作用,便不得而知了。验收达标,这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将粮食扛到粮库里。要踏着粮食堆起的小山,一步步扛到“山顶”。这是很费体力的活儿,一般由二哥来完成。直到把这一袋袋粮食全部倒到“山顶”上,这才算交完公粮。当我们走出粮所的大门的时候,日头已经偏斜。回到家后没有吃晚饭,累得倒头入睡了。
后来再交公粮,不用自己去粮所,村里统一雇车。通常用12马力小拖拉机拉一自制的长斗,我们叫“拖盘”。拖拉机开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村里雇人帮你过秤、装车,你什么也不需要做。再到后来,国家减免农业税,取消了交公粮的制度,交公粮已成为了历史。
虽然交公粮已成为历史名词,但那段历史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回想起那个时代,我不仅为那些默默付出的农民们感到敬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将永远成为我们心中的宝贵财富。
交公粮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那段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先辈们。同时,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燕好荣,男,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从教30年,爱好写作。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