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原生家庭的问题这么严重?网友:其实很多人有精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8:52 1

摘要:“原来我社恐、易怒、讨好型人格,全都能在爸妈身上找到影子。”——一条微博热搜底下,几十万点赞。

“原来我社恐、易怒、讨好型人格,全都能在爸妈身上找到影子。”——一条微博热搜底下,几十万点赞。

不是矫情,是真的一夜之间,大家都开始把成年后的不顺往回倒带。

小时候最怕爸妈吵架,桌子一拍,碗就碎。现在听见同事大声说话,心跳还是漏半拍。

小时候考第二名,回家先挨骂。现在项目被夸一句,第一反应是“别捧杀”。

这些碎片像回形针,把人牢牢别在过去。

以前没人说这叫“原生家庭问题”,只叫“命不好”。

现在心理学普及了,大家终于敢把伤口翻出来晒太阳。

晒完才发现,原来不是一个人偷偷疼。

可问题来了:全怪爸妈?

爸妈也是被他们的爸妈捏出来的。

爷爷那一辈忙着活下去,谁有空研究情绪价值。

一代一代,像传接力棒,把没处理好的焦虑递下去。

社交媒体把伤口放大,也给了放大镜。

有人开始控诉,有人开始反思,也有人干脆躺平:“反正我废了。”

其实还有第三条路:把接力棒放下。

具体怎么做?

先把“父母应该完美”这个幻想撕掉。

他们大概率不会改,但你可以改剧本。

每次情绪爆炸时,问自己:这是现在的事,还是小时候的旧片重播?

分清之后,就能少摔一次同样的跟头。

再小的动作也算数。

有人把闹钟提前十分钟,省得早上被催。

有人把微信备注改成“已读不回也没关系”,先挡住情绪勒索。

这些不是鸡汤,是低成本自救。

原生家庭确实刻了模板,但成年后的手也长在自己身上。

改不了开头,还能改结尾。

来源:正大光明葡萄lcqth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