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时可以看到,有时不会看到。一部分绘画上的颜色取决于作者喜欢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或作者手头有什么颜料,一部分绘画上的颜色是作者在复现他看到的或他记忆中的颜色,画上的一些颜色有偏差或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了改变。
有时可以看到,有时不会看到。一部分绘画上的颜色取决于作者喜欢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或作者手头有什么颜料,一部分绘画上的颜色是作者在复现他看到的或他记忆中的颜色,画上的一些颜色有偏差或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了改变。
有时,物体的阴影受光照条件影响、可以被仪器检出蓝光或紫光偏多,正常人眼亦可看出其颜色变化;人的视觉系统会对此进行有个体差异的补偿。
人的色觉和人脑对色彩恒常性的处理方式有个体差异,涉及多个基因的搭配和突变、年龄增长(角膜和/或晶状体变黄引起的白平衡变动)、日常活动时的光照类型等。
色彩恒常性:人脑倾向于将在不同光线下(例如清晨、正午、黄昏的阳光下)看到的同一物体渲染成相近的颜色,而不是全都按波长处理。同一个人的两只眼睛可以被人脑搞出不同的白平衡。同一个人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看同一张图的补偿效果可以不同。长时间观看特定颜色的色块或佩戴有色眼镜,然后看其他地方或取下眼镜,看到的物体颜色配置会暂时偏斜。可以看看这张照片:
图中的鞋面在白光下是粉色、鞋带在白光下是白色,打了个绿色的光或滤镜,造成“鞋面是灰色而鞋带是类似荧光的蓝绿色”的视觉效果。将图片放大取色会在图上不同区域得到不同深度的灰色、蓝绿色和一些噪点的其他颜色,人脑可以在处理整张图片时根据经验(例如图片左下的人手的一般颜色)而自动补偿。
这不会严格地导致“每个人看到的颜色不一样”,非色盲、非色弱的一般人看到的有两种主要结果(粉鞋面白鞋带、灰鞋面蓝绿鞋带),亦可看到粉鞋面蓝绿鞋带,没有额外干扰时不会发生看到粉鞋带之类极端情况。
网络上热过一段时间的白金蓝黑之类图片同理。
在相同条件下,不计色盲、色弱、晶状体变黄等因素时,人们看到的同种颜色通常高度相似。
2025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研究人员用 fMRI 测量了 35 人看到一些颜色时的脑活动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受试者们看同样的颜色时有明显相似的脑活动模式。
Is my “red” your “red”?: Evaluating 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color similarity judgments using unsupervised alignment. Kawakita, Genji et al. iScience, Volume 28, Issue 3, 112029
瑞利散射的强度与光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蓝光比波长较长的红光更容易被空气分子(直径小于光的波长的微小颗粒)散射。这是白天的晴朗天空在人眼看来呈蓝色的主要原因——人眼接收到来自天空各个方向的散射蓝光。在蓝天下观看物体的阴影时,来自阴影方向的散射蓝光过量并不奇怪。
日出、日落时,阳光穿过的大气厚度高于中午,蓝绿光被剧烈散射,红黄光抵达地面并被物体反射、让人看到金色的景物。
大规模火山喷发放出的火山灰等可以形成大范围的红色晚霞、紫色晚霞,这紫色是红光与散射蓝光的产物。日落时东方的晚霞亦可出现这类紫色。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