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09:10 2

摘要:眼下正是大榛子的成熟季节。8月10日,在青龙双山子镇大汇河村的“榛兵”大榛子采摘园里,成熟的大榛子挂满枝头,前来品尝、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的大榛子长得挺好的,游客特别多。多亏了双山子信用社的金融支持,‘农贷宝’贷款就像及时雨,让采摘园得以快速发展。”采摘

【来自一线的改革故事】

为乡村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青龙双山子信用社以“信”授“信”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眼下正是大榛子的成熟季节。8月10日,在青龙双山子镇大汇河村的“榛兵”大榛子采摘园里,成熟的大榛子挂满枝头,前来品尝、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的大榛子长得挺好的,游客特别多。多亏了双山子信用社的金融支持,‘农贷宝’贷款就像及时雨,让采摘园得以快速发展。”采摘园负责人邵永明说。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青龙农村信用联社双山子信用社牢记“立足三农、服务地方”的初心使命,积极落实省联社、秦皇岛审计中心和青龙联社“一池两新万企”行动部署,扎实开展新双基共建工作,深入开展“背靠背”评议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以“信”授“信”,聚焦农村新主体、新业态、新市民三类重点客群,量身定制“板栗贷”“惠企贷”“商户贷”等产品,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沃土,让信用资产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在于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村民信用。双山子信用社党支部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党建引领,将业务与党建工作深入融合,与各村党支部签订了“党建+新双基共建”合作协议,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将“背靠背”评议工作嵌入到主题党日活动中,以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为主体,依托农村“熟人社会”特点,让村党支部书记、老党员、村医、教师等最了解村民的、最有威望的、最能讲公正的人组成评议小组来评信用,让信用真正成为可量化、可流转的资产。

评议小组严格按照“独立评分、民主集中”原则,逐户核实家庭资产、收入支出、邻里口碑等信息。评议现场,大家“背靠背”打分,不议论、不干扰,确保结果真实客观。评议员、红石岭下村老党员李守志直言:“咱得对得起村民的信任,一分信用一分情,绝不能掺半点假。”

高效的流程让信用转化加速。从获取整村户籍名册,到逐户信息采集、多轮交叉评议,再到初评结果公示,评议小组将流程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4月17日当天,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两个村340户的评议工作,初评出信用户45户。这些信用户不仅能享受最低利率优惠,还可凭信用等级获得5万至30万元不等的授信额度,融资成本较普通贷款降低15%至20%。截至目前,双山子信用社已经完成了辖区17个行政村的“背靠背”评议工作,开始对信用户进行大走访。

“一池两新万企”的核心在“活”——让金融资源活起来,让乡村产业火起来。双山子信用社聚焦农村新主体、新业态、新市民三类重点客群,用精准服务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主体,信用社工作人员逐户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双山子镇种植大户王大哥经营着50亩苹果园,过去扩大种植总因缺抵押、缺担保犯难。通过“背靠背”评议成为信用户后,他顺利获得15万元授信,及时购置了滴灌设备,预计今年可增收8万元。“以前总觉得贷款难,现在信用好就能贷到钱,党的政策真是暖到了咱心窝里。”王大哥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针对乡村旅游、采摘园、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双山子信用社创新“经营数据+信用等级”授信模式。大汇河村的“榛兵”大榛子采摘园负责人邵永明,依托村里的20亩山地经营大榛子种植与采摘,但苦于资金不足难以扩大规模开展套种经营。双山子信用社根据其线上订单量、游客评价等数据,结合信用等级,为他发放20万元“农贷宝”贷款,帮助引进新品种,旺季客流量同比增长40%。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双山子信用社简化异地授信流程,通过“家乡信用+城市收入”双维度评估,解决其租房、创业的资金需求。今年以来,双山子信用社已为23名新市民办理授信,金额合计120万元。

以“信”授“信”推行以来,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双山子信用社存款余额5.6亿元,实现连续3年快速增长,2024年增速全县第三;贷款余额达6000万元,较年初增长500万元,已评议的信用户中,无一笔不良贷款,信用履约率达100%。

“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让更多村民明白‘信用是财富、守信有回报’,让信用社这池金融活水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水’。”双山子信用社主任张海旭说。

记者:张宏宇

编辑:张程程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