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商标战十年未熄火!市占率腰斩至31.2%,谁在掏空中国功能饮料之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0 10:24 2

摘要:货架上的红牛,正在经历一场“真假罗生门”。一边是泰国天丝高举“商标正统”大旗,一边是华彬集团坚称手握“五十年经营权”,这场持续十年的拉锯战,不仅让红牛年销售额蒸发超百亿,更折射出中国商业江湖最残酷的生存法则——品牌争夺,从来都是不见血的战争。

货架上的红牛,正在经历一场“真假罗生门”。一边是泰国天丝高举“商标正统”大旗,一边是华彬集团坚称手握“五十年经营权”,这场持续十年的拉锯战,不仅让红牛年销售额蒸发超百亿,更折射出中国商业江湖最残酷的生存法则——品牌争夺,从来都是不见血的战争。

市面上四款“红牛”产品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

一、十年缠斗:从230亿巅峰到渠道崩塌的血色黄昏

2016 年最高法一纸判决,将红牛商标权判给泰国天丝,这场看似尘埃落定的法律裁决,却意外揭开了中国快消史上最漫长的商战序幕。

华彬集团紧急推出“红牛维生素饮料”试图续命,但消费者面对货架上两款包装、价格高度相似的 “红牛” 陷入困惑,经销商网络更因产品混淆出现裂痕。数据显示,红牛销售额从 2015年的230亿元下跌至2024年的210.9亿元,市场份额从82.1% 腰斩至31.2%,每十罐功能饮料中,东鹏特饮、乐虎等竞品已抢占六席。渠道危机尤为严峻:沃尔玛等商超下架率达18%,经销商流失率攀升至12%,曾经密如蛛网的百万终端网络正被竞品逐个击破。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欧睿国际,勤策消费研究

二. 合作与矛盾的起源

1995年,泰国天丝集团(许氏家族)与华彬集团(严彬)联合两家中国国企,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中国红牛),约定由天丝授权红牛商标使用权20年(至2016年),华彬负责生产和销售。中国红牛通过改良配方、营销推广迅速占领市场,2015年销售额达230亿元,占据80%功能饮料市场份额。

2012年天丝创始人许书标去世后,其子许馨雄接管天丝集团,质疑华彬的经营合法性。天丝主张授权仅20年,而华彬提出1995年签署的《50年协议书》,称合作期应至2045年。天丝认为该协议未盖章、丙方公司未成立,且后续商标合同已覆盖原协议,主张无效,矛盾爆发。

2015-2024年红牛发展时间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勤策消费研究

三. 商战升级:多维绞杀下的渠道暗战

这场千亿级商标争夺战早已超越法律范畴,演变为多维度的商业绞杀:

市场混乱与消费者困惑:双品牌竞争,天丝推出“红牛安奈吉”“红牛 维生素风味饮料”,华彬继续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包装、口感相似导致消费者混淆。抖音 #真假红牛# 话题播放量突破12亿次,消费者搜索“红牛” 时,“真假” 关联词占比高达37%。双方通过声明、诉讼细节披露持续争夺舆论制高点,华彬集团强调 “五十年经营权” 的历史贡献,天丝集团则以 “商标正统” 身份指控侵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勤策消费研究

渠道闪电战:天丝红牛以单店陈列费高出30%的补贴策略挖角经销商,华彬集团则陷入 “红牛依赖症”——2022年新品贡献率不足5%,全品类销售额同比下降2.5%。更致命的是,经销商信心指数下降42%,渠道信任危机倒逼华彬加速转型。沃尔玛、中石油等主流渠道下架华彬红牛,华彬自建便利店维持销售,但终端网点减少超30万个。数字化突围战:对比德庄食品通过CRM系统实现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真心罐头构建全渠道数据中台,华彬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明显滞后。正如某快消行业分析师所言:“当竞品在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时,红牛还在为商标归属内耗,这是最可怕的战略失焦。法律博弈下的商业绞杀:天丝集团以《商标法》为武器,通过全国23起侵权诉讼、17次诉前禁令及累计12亿元索赔构建法律威慑,同步启动合资公司清算程序索赔13.5亿元;华彬集团则以1995年《备忘录》的50年经营权为核心抗辩,提起12起反诉指控天丝违约,并通过 "战马" 品牌(2023 年销售额15.7亿元)、渠道补贴(单店提升25%)及新国标认证进行防御。双方在司法战场的拉锯战直接导致红牛渠道下架率18%、经销商流失率12%,而华彬新品贡献率不足5的困境,暴露其 "以战养战" 策略的局限性。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三、行业启示录:那些年巨头踩过的商标雷区

红牛并非孤例,中国企业在品牌争夺中栽倒的案例屡见不鲜:

乔丹体育因姓名权纠纷被迫更名,8年诉讼致IPO计划搁置,市值蒸发40亿元;王老吉与加多宝的红罐之争导致凉茶市场萎缩60%,双方损失超50亿元;江小白因核心商标无效错失青春小酒风口,3年诉讼延误新品布局。

这些案例揭示三大商业命门:

商标权≠市场权:法律胜诉未必赢得消费者认可,乔丹体育虽保住商标,却因 “山寨” 质疑流失年轻客群;渠道反噬定律:失去经销商信任比失去商标更致命,华彬集团因渠道崩盘导致市场份额加速下滑;认知修复成本:品牌一旦与纠纷绑定,重建信任需十倍代价,王老吉至今未能完全摆脱 “商标争夺阴影”。

四、总结

红牛十年商战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深层隐患。当巨头陷入内耗时,东鹏特饮等竞品正以差异化策略抢占市场。这警示所有企业:商标保护需未雨绸缪,渠道合作要筑牢信任,品牌认知更要与法律合规同步深耕。在商业丛林中,能杀死企业的从来不是对手,而是自身埋下的 “定时炸弹”。


来源:勤策消费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