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悲情退市 岚图背水一战 尚能饭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8 04:59 2

摘要:第二环节,东风汽车在境内的全资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 “吸并主体”,向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东风汽车支付股权对价,向其他小股东支付现金对价,实现对东风集团股份的100%控制。

从长安汽车(000625.SZ)到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中国汽车央企的这一轮变革让人有些应接不暇。

8月22日,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宣布,将启动“私有化”退市,同时以“介绍上市”的方式推动旗下子公司岚图汽车在港股上市。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采用 “股权分派 + 吸收合并”的组合模式,两大核心环节互为前提、同步推进。

第一环节,东风集团股份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 79.67% 股权,按股东持股比例及股份类别向全体股东进行分派。随后,岚图汽车将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第二环节,东风汽车在境内的全资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 “吸并主体”,向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东风汽车支付股权对价,向其他小股东支付现金对价,实现对东风集团股份的100%控制。

这意味着,此番操作之后,岚图汽车将登陆港股,成为继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小米集团等之后,又一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那么,岚图汽车这次能成功上位吗?

数据很不理想 现实非常骨感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岚图汽车累计销量约5.61万辆,同比增长85%,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28%,距离年销目标仍有超14万辆的缺口。这意味着岚图汽车基本无法达成2025年的销量目标。

作为一个创立于2019年,首款车型上市于2021年6月的新品牌,岚图汽车创立以来并不顺利。其首款车型岚图FREE上市于2021年6月,为一款中大型SUV,共推出增程版和纯电版两个版型,售价区间为31.36-33.36万元。

从岚图首款车型既有纯电版又有增程版这个选择看,岚图品牌的市场策略非常明确,那就是复刻当前市场上的成功案例,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销量。而之所以第一款车就是增程版,原因在于理想汽车首款车型理想ONE非常成功。

两车对比可见,岚图FREE搭载了1.5T四缸、前双叉臂独立悬架,而理想ONE则搭载了一台1.2T的三缸发动机,前悬架选用了麦弗逊悬挂。也正因为此,岚图FREE被市场认为是加强版理想ONE,甚至定价还比理想ONE便宜了一万多。

早在2020年,岚图汽车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与“理想”互动的岚图FREE的海报,称:“在最『 理想』的赛道,共同实现电动『 蓝图』”,并且@了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

针对这一互动,李想本人也做出了回应:“媒体天天写岚图挑战理想汽车,但并不知道我们私下长期一直在交流,更不知道任何增程电动的热点信息,对于大家都是双赢的。”这进一步证实了岚图“抄作业”的情况。

尽管岚图在发展之初采取了非常灵活的市场策略,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岚图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的基因,这为后来岚图整体增长相对乏力埋下了隐患。

相比之下,创立于2015年,2021年8月在港股上市的理想汽车(02015.HK)在创立之时,就首家独创了增程式的解决方案,加上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在最初的几年大获成功。

同样,分别创立于2014年、2015年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均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上有明确的思路和观点,最终两个品牌都形成独特的技术护城河,先后在美股、港股完成上市,成为了行业内别具一格的存在。

现如今,伴随着市场的不断演化,理想汽车宣布ALL IN人工智能,小鹏汽车也把自己定位为“全球领先的AI公司”,蔚来汽车则专注于高端,并几乎以一己之力,全力推动换电业务。

这三家国内领先的汽车公司在动态变化的市场面前,其战略目标清晰,且决策十分灵活。

但相比之下,由国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包括东风的岚图、北汽的极狐、上汽的智己,目前来看市场决策相对缓慢滞后,且战略目标并不清晰。

表现在具体的销量数据方面,两个阵营差异巨大。

2021年-2024年,岚图汽车历年累计销量分别为6791辆、19409辆、50552辆、85697辆。这个数据尽管逐年增长,但总量增长远落后于民营品牌。

以成立年份相近的极氪品牌为例。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新品牌,极氪创立于2021年3月,4月发布首款车型,2021年-2024年历年交付量分别为6007辆、71941辆、118685辆、222123辆。从同比增幅看,岚图大大落后于极氪汽车。

作为造车新势力三强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和汽车,2024年销量分别是221970辆、190068辆、50.05万辆。

与之相对应,同为国企企业的几大品牌,智己汽车2024年销量为65505辆,极狐为81017辆,与岚图的销量规模大致相当。

略有差异的是同属国企集团旗下的广汽埃安。2024年广汽埃安销量为374884台,尽管同比下降了21.9%。但在几大国企新势力中,仍属于风格迥异的那一个。

也就是说,从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岚图汽车历年销量增长,涨幅不可谓不大,但整体表现仍弱于市场同行,尤其与几个民营新势力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借东风 岚图汽车要如何破局?

早在岚图FREE发布之初,岚图CEO卢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即表示:“在岚图的发展过程中,东风集团在战略、技术、人才和资金上,给予了岚图非常大的支持。东风有自己成熟的供应商体系,先进的造车经验,很强的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还有19年的积累,给岚图的发展带来了很强的助力。

战略上,东风内部给岚图更多的授权,岚图拥有很大的自主和决策权,更加拥抱变革,结合新势力品牌的灵活创新机制,带来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化”。

作为和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同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三大央企之一,东风汽车集团可谓实力雄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东风集团旗下合资业务全面缩水,自主品牌业务远不如长安、上汽、广汽等国企。

2024年,东风汽车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48万辆,同比增长2.5%。这是东风集团连续7年下滑之后首次止跌回升。早在2016年,东风汽车集团的年销量曾达到427.7万辆的巅峰,位列第二。这意味着2024年东风集团销量较2016年跌去了42%。

巧合的是,2016年东风集团自主品牌销量为137.74万辆,到2024年,这一成绩仍为137万辆,相当于8年时间在原地踏步。并且这8年间,品牌的连续性很不稳定。

2016年,东风自主主要有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光等自主品牌。到2024年,东风自主品牌阵营摇身一变,扩展到了包括东风岚图、猛士、风神、纳米、奕派、风行、风光等七八个品牌。

其中,岚图、猛士、纳米、奕派均为后来成立的品牌,品牌矩阵非常宏大,但真正销量和产品都突出的并不多。也就是说,东风自主在原有三大品牌——风神、风行、风光表现并不突出的情况下,先后又成立了四大品牌。

这种品牌林立的情况,不仅造成了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品牌之间甚至出现了互相竞争的情况。从这个角度看,并不利于东风集中力量发展几个主要的自主品牌。

尤其让人触目惊心的是,2023年,东风集团股份迎来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金额近40亿元。

今年上半年,东风集团收入同比增长6.6%,但母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仅5500万元,同比暴跌约92%。受合资车拖累,上半年公司销量约82.39万辆,同比下降14.7%,这一表现与吉利汽车(00175.HK)等较快增长的品牌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外,东风集团近年来股价表现持续走弱。截至2025年7月31日,其股份收盘价为4.74港元/股,对应市净率仅为约0.24倍,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水平,基本失去作为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东风集团股份选择退市,转而让岚图汽车上位,与其说是大力支持岚图汽车的发展,倒不如说是东风集团股份选择以这种方式背水一战。让人感到忧心的事,在这个背水一战的大战役中,仅岚图汽车尚有一战之力。

从这个角度看,岚图汽车颇有一副悲情英雄的味道。

针对公司的这种窘境,东风集团股份有明确说明:受汽车行业转型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不达预期。“鉴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东风公司拟通过分派、合并及上市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实现估值重构。”

那么问题来了,岚图汽车能相助东风公司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的估值重构吗?这里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让人感到唏嘘的是,同为央企的长安汽车(000625.SZ)在刚刚过去的7月29日宣布升级为与东风、一汽平齐的“一级央企”,踏上一条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而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则不得不孤注一掷,把一个年销量还不足10万辆的岚图汽车推到了台前。这种不同的操盘手法,到底会给我们整个中国车市带来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来源:小敏话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