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聋子听不见炮响,却归咎于炮的问题;瞎子看不见灯光,却断言灯不够亮。唯有瘸子,虽步履蹒跚,却能客观评价炮响灯明,只坦诚承认自身行路之艰难。这辛辣的对比,直刺人性深处最顽固的病灶——习惯性外归因,本能地规避自我审视。
一则民间俚语,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人性的幽微:
> 聋子说点的炮不响
> 瞎子说点的灯不亮
> 瘸子说炮也挺响,灯也挺亮
> 只是这看起来平坦的路
> 走起来摇摇晃晃
> 这人哪
> 如果看不到自己的
> 问题和不足
> 那么错的永远都是别人
聋子听不见炮响,却归咎于炮的问题;瞎子看不见灯光,却断言灯不够亮。唯有瘸子,虽步履蹒跚,却能客观评价炮响灯明,只坦诚承认自身行路之艰难。这辛辣的对比,直刺人性深处最顽固的病灶——习惯性外归因,本能地规避自我审视。
**推责是本能,自省是本事。** 当问题出现,手指向外指去总是最轻松的路径。抱怨环境、指责他人,仿佛这样就能卸下重担。然而,这恰恰是成长路上最深的陷阱。它麻痹了我们的痛感神经,屏蔽了改进的可能,让我们在怨天尤人中,困于原地,甚至坠入深渊。看不到自身局限的人,如同蒙眼行走于悬崖边缘,危险而不自知。
真正的清醒与力量,始于*刀刃向内*的勇气。古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曾国藩初建湘军时屡战屡败,他痛定思痛,在日记中刻骨自省,剖析自身性格缺陷与指挥失误,终成一代名臣。晚清名臣李鸿章曾感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这种对自身不足的持续审视,推动其不断成长与蜕变。
如何让自省成为照亮前路的明灯?
按下“暂停键”:当习惯性指责的冲动涌起,强制自己停下。追问:“我在此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有可提升之处?”
聆听“逆耳言”:珍视那些敢于指出我们不足的声音。无论来自对手的批评,还是挚友的提醒,皆是修正航向的宝贵坐标。
建立“反思锚”:日课或周记,记录关键事件中的行为、情绪与决策,客观剖析得失,让成长清晰可见。
最大的对手从来不是别人,而是内心那个拒绝成长的自己。瘸子之所以清醒,因他直面自己的“摇晃”。当炮声轰鸣、灯火辉煌,我们能否放下对“炮不响”、“灯不亮”的执念,坦然承认脚下之路的崎岖?唯有如此,才能在看似平坦实则摇晃的人生路上,走出真正笃定的步伐
来源:芒果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