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环保探索剧《即将消失的海洋动物》演出终期回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23:11 3

摘要:2025年6月至8月,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资助开展的哈皮木偶原创的光影科普剧《即将消失的海洋动物》公益演出项目在上海成功落地,这是一场以濒危海洋生物保护为核心理念,融合非遗木偶艺术、科普教育与亲子互动创新型木偶剧演出,通过5场演出,实现了生态保护理念的

2025年6月至8月,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资助开展的哈皮木偶原创的光影科普剧《即将消失的海洋动物》公益演出项目在上海成功落地,这是一场以濒危海洋生物保护为核心理念,融合非遗木偶艺术、科普教育与亲子互动创新型木偶剧演出,通过5场演出,实现了生态保护理念的多元化传播,深受现场观众的喜欢,每每演出完观众都久久不愿意离开。

一、项目概述

该剧目以中华白海豚生命历程为主线,汇聚科普专家与国家非遗木偶大师团队,历时三年打磨完成102件手工木偶作品,整合古董级投影设备与现代光影技术,构建出"会动的博物馆教科书"式沉浸式体验。项目执行期间,分别在虹口区嘉兴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滨生活广场及徐汇区西岸漩心,累计服务观众超1500人次,形成覆盖社区、商业、艺术三大场景环保科普矩阵。

二、项目亮点

第一,科普教育与非遗艺术跨界融合创新,项目突破传统科普单向传播模式,首创"木偶戏剧+科学探究"双轨教育体系。非遗木偶大师团队采用皮影雕刻技艺,制作出中华白海豚从幼崽到成年全生命周期木偶模型。

第二,精准化场景传播策略实践,项目根据不同场地特性定制传播方案:

社区场景(嘉兴路文化中心):结合节能宣传周设计"低碳生活-海洋保护"联动环节,发放包含海洋碳汇知识互动手册,组织亲子家庭制作废旧材料海洋生物手偶,实现环保理念从认知到实践转化。

商业场景(上滨生活广场):创新采用"快闪式科普剧场"形式,在购物中心中庭设置移动舞台,通过60分钟精华版演出吸引流动人群驻足。艺术场景(西岸漩心):作为生态环保艺术节开幕演出,融入多媒体装置艺术,在展演空间内构建海洋生态沉浸剧场,配合环保组织现场设展,形成"观剧-学习-行动"完整闭环。

第三,以海洋濒危动物保护为切⼊点,包含⽣态、海洋、科技三⼤主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所用的道具、器械,都是彩纸、饮料罐、旧瓶盖这些生活中的寻常之物,艺术家却能通过光与影变化,制造出不同的世界。这种极具环保精神的表现手法,也蕴含着主创团队想要向每一位小观众传达的艺术精神。海洋垃圾结合⾮遗⽊偶的创新应⽤,让海洋科普教育更加沉浸式,贴近孩⼦们的学习⽅式。

三、项目不足与反思

受众覆盖局限性,尽管5场演出累计服务1500余人次,但受场地容量限制,每场实际座位数仅能满足申请人数45%,导致大量潜在观众无法参与。社区场次尤其明显,嘉兴路文化中心剧场仅300个座位,报名系统开放10分钟即告满员,反映出公益科普资源供需矛盾。

四、项目未来展望

空间扩展:在现有虹口、徐汇场次基础上,新增上海等其他区域点位,使年度演出场次增至20场。形式扩展:引入全息投影技术,构建360度环形剧场,观众可通过手势控制参与剧情发展,在虚拟场景中体验海洋污染形成过程。资源扩展:共建"海洋生态教育资源库",共享木偶教具、课程设计、评估工具等资源,将木偶展品转化为常设互动装置,实现从"流动演出"到"固定展览"延伸。

结语:

通过创新艺术表达、精准传播策略和科学教育设计,为生态环保宣传提供了可复制实践范式。未来,项目将继续深化"科普+艺术+技术"融合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环保教育品牌,让更多人通过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感知海洋生态脆弱与珍贵,共同守护我们蓝色家园。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