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后我才懂:少说话的日子,有多舒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8 06:09 1

摘要:以前总觉得,日子要热热闹闹才有意思,遇事总忍不住分享,碰到疑问就要追问,哪怕对着菜地里刚冒头的小苗,也会絮絮叨叨说上半天。

以前总觉得,日子要热热闹闹才有意思,遇事总忍不住分享,碰到疑问就要追问,哪怕对着菜地里刚冒头的小苗,也会絮絮叨叨说上半天。

直到种菜时间久了,真正把心思沉进菜园,才发现太多话都是多余的消耗,反倒是少说话的时候,最舒服。

一开始种菜,总爱盯着别人的菜园比。

看到别人的菜长得旺,就急着凑上去问品种、问肥料、问浇水频率,恨不能把对方的经验全挖出来。

对方随口说一句“用得什么肥,怎么浇水”,自己回去就当秘籍一样,小心翼翼地执行,反倒把菜折腾得蔫头耷脑。

后来才明白,那些问来的话大多是别人的经验,未必适合自己的土、自己的天、自己的品种,倒是闭上嘴蹲在菜地里观察的时间长了,才慢慢摸透。

这片地早晨晒得足,午后要遮阴;这地的土偏黏,得掺点碎秸秆;小苗刚出土时水不能大,长真叶了才需多浇,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规律,从来不是靠问出来的,是闭上嘴、沉下心,一点点看出来、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也试过把种菜的细碎全分享给别人。

刚播下种子时,兴奋地跟人说“过几天就能发芽”;芽没冒出来时,又焦虑地念叨“是不是土太干了”;好不容易结了果,更是逢人就展示“你看我种的菜多好”。

可说着说着,就变了味。有人会泼冷水“这菜没有某人长得好”,有人会挑毛病“叶子上有虫眼没种好”,"你会看看我种的,才叫好"……

原本很纯粹的快乐,就被这些话搅得兴致全无。

后来索性不说了,播完种就默默等着,发芽了自己蹲在地里看半天,结果了摘下来随手炒一盘,那种踏实的满足,比跟人分享十句,被别人随意认可百句都真切。

原来很多快乐是私有的,不必说给别人听,说多了反而被外界的声音冲淡。

菜出问题时,最是喜欢逢人就说。

菜叶子发黄,第一反应是找人抱怨“怎么又种坏了”;遭了虫害,就急着跟人吐槽“真是白忙活了”。

那些抱怨的话就像带着负能量的种子,说一次就往心里扎一下,越说越觉得沮丧,越说越没信心。

后来,菜地里的包菜全被虫啃成了蕾丝状,也没跟任何人说,只是默默地拔了喂鸡,再重新翻地、播种。

在地里翻土时,手上沾着泥,心里却慢慢静了,因为想通了。种菜本就有好有坏,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没人能帮你,别人的经验永远只适合别人,不如闭嘴干活,实践出真知。

碰到菜长不好,不必急着找人倾诉,而是自己琢磨原因,要么换种耐虫的品种,要么提前撒点草木灰,要么一个偏方一个偏方去试。

闭嘴不是孤僻,而是把说话的力气省下来解决问题,反而少了焦虑,多了底气。

现在守着菜园子,我越来越喜欢“少说话”的状态。

不用跟人比长势,不用跟人说辛苦,不用跟人解释为什么明明能买却偏要自己种。

清晨去菜地摘把菜,傍晚给小苗浇点水,安安静静地看着菜从籽到苗、从叶到果,那种看着生命慢慢生长的踏实,是再多话语都给不了的。

其实种菜和过日子一样,说得越多,越容易被外界的声音牵着走,反而看不清自己要什么,怎么种。

不如学着把嘴闭上,把心沉下来,该观察时观察,该干活时干活,该享受时享受。

那些不必说的话、不用争的理、不用比的事,都会变成滋养生活的静气。

毕竟,真正舒服的日子,从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安安静静过出来的。

你说呢?

来源:自然农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