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坤新材IPO:公司盈利还是依赖引进产品的代理业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8 06:05 1

摘要:恒坤新材IPO原定于7月25日上会,但最终被暂缓审议。一个月后,该公司卷土重来,将于8月29日上会。在当前“上会即过会”的大背景下,恒坤新材IPO过会是大概率事件,但即便如此,市场仍然还是对该公司的IPO有着各种各样的质疑。

恒坤新材IPO原定于7月25日上会,但最终被暂缓审议。一个月后,该公司卷土重来,将于8月29日上会。在当前“上会即过会”的大背景下,恒坤新材IPO过会是大概率事件,但即便如此,市场仍然还是对该公司的IPO有着各种各样的质疑。

一、恒坤新材科创板IPO是否合适?

恒坤新材本次IPO选择的是科创板上市,而科创板IPO公司尤其突出的就是“硬科技”。恒坤新材也是将自己定性为“硬科技”企业的,自认为公司主营业务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系集成电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

从公司的介绍来看,该公司似乎确实属于“硬科技”企业。招股书上会稿显示,公司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是境内少数具备12 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自产产品主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ArF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主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

但数据骗不了人,该公司的“硬科技”似乎并不是那么“硬”,相反却存在较大的“软肋”。那就是该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引进产品的代理业务,而不是公司的自产产品。

不可否认,随着恒坤新材在自产产品上的发力,公司的自产产品业务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从2022年到2024年,自产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357.89万元、19058.84万元、34418.93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66.89%。与此相对应的是,自产产品营收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有了大幅的提升,报告期分别为38.94%、52.72%、63.77%。而引进产品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61.06%下降到了2024年的36.23%。

但尽管如此,该公司的盈利主要还是依赖引进产品。尽管报告期,自产产品的毛利总额与占比在提高,如报告期,自产产品的毛利由2022年的4142.52万元提高到了2024年的9970.85万元,对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的贡献度由17.95%提高到了34.14%,但引进产品的毛利2024年仍然高达19230.92万元,对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的贡献度达到了65.86%。因此,该公司的盈利主要还是依赖引进产品的代理业务。

不仅如此,该公司引进产品的毛利率比自产产品要高得多。报告期恒坤新材的毛利率分别为33.52%、30.29%、28.97%,总体呈现为毛利下降的趋势。而引进产品的毛利率总体稳定,甚至略有上升,报告期分别为97.75%、98.23%、98.34%。自产产品毛利率远远低于引进产品,且毛利率还逐年下降,这表明自产产品目前还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只能靠低价让利来抢占市场,这也是该公司“硬科技”不“硬”的表现。

难怪有舆论质疑:恒坤新材自产光刻胶毛利率持续下滑,前驱体材料持续亏损,ArF光刻胶等高端产品至今“尚未通过客户验证”。公司在高端核心材料领域可能仍高度依赖进口,目前已实现的“国产替代”更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

二、公司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低,新增产能如何消化是个难题

2025年3月26日,恒坤新材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募投项目的议案》,对原计划用于“SiARC 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实施的场地用途进行了调整,因此同意“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不再作为募投项目,拟募资总额降低至100,669.50万元,分别用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和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缩减了募投规模对于市场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该公司新增产能如何消化却是一个现实难题。由于该公司自产产品目前总体上处于爬坡阶段,产能利用率原本就不高。其中,KrF 光刻胶的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20%。而本次募投项目拟新建约500吨KrF/ArF光刻胶等光刻材料、760吨TEOS等前驱体材料产能。这些新增产能又该如何来消化呢?虽然该公司在招股书提示了“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但这种风险提示就能解决新增产能消化的问题了吗?

三、“秀财技”难以改变公司业绩下滑的事实

报告期内,恒坤新材银行存款、银行借款双高现象受到舆论的关注。如2024年度,公司银行存款高达6.54亿元,银行借款也达到了6.33亿元。为此,公司方面秀了一次“财技”。

对于存在大额存款的原因,公司方面作出解释,公司2022 年完成股权融资后形成较大规模的货币资金储备,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确保日常运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配置了低风险、收益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结构性存款、定期存单等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并在年度内滚存投入和赎回。)。相关理财产品具有期限固定、收益可预期、风险可控等特点,且公司明确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策略,符合长期资金规划中对安全性及收益性的要求。

而从公司方面给出的上述表格来看,银行存款收益率大于平均贷款利率,二者的差额也就是公司的盈利。不可否认,通过这种理财,该公司确实可以赚到几百万的盈利。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这点盈利对公司的贡献是有限的,而且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大幅下调,这种理财方式是难以为继的,恒坤新材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公司主业的发展上。

实际上,在恒坤新材“秀财技”的背后,却是该公司业绩下滑的事实。报告期虽然公司的营业收入还在增长,但公司的利润其实处于下滑的态势。报告期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972.83万元、8976.26万元、9691.11万元,可见,2024年的利润是低于2022年的。

不仅如此,从招股书公布的今年1-9月的业绩预计来看,虽然1-9月的营业收入仍然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都是下滑的,尤其是后者,下降幅度最高将达到-26.70%,真正是公司还未上市,业绩就已经变脸。这对于恒坤新材来说,无疑是其IPO的又一块“硬伤”。(本文独家发布,谢绝转载转发)

来源:皮海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