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往中国地图西北瞅,中亚草原上有个大湖,那就是“世界第十三大湖”巴尔喀什湖。大西洋的暖湿空气一路往东跑,到中亚时已经没啥劲儿了,不过被天山挡住后,还是能落下好多雨水。这么多水形成了伊犁河等七条河,它们弯弯绕绕往西,流进巴尔喀什湖,所以这片水草多的地儿,就叫“七河
往中国地图西北瞅,中亚草原上有个大湖,那就是“世界第十三大湖”巴尔喀什湖。大西洋的暖湿空气一路往东跑,到中亚时已经没啥劲儿了,不过被天山挡住后,还是能落下好多雨水。这么多水形成了伊犁河等七条河,它们弯弯绕绕往西,流进巴尔喀什湖,所以这片水草多的地儿,就叫“七河地区”。
中亚大多地儿干旱,可“七河地区”不一样。几条河汇进去,那么大的巴尔喀什湖都成一半咸水一半淡水了。这地儿好啊,各方势力都抢着要。张骞打通西域后,汉朝才头回知道“七河地区”。当时这地儿被厉害的乌孙国占着。乌孙靠着这地儿优越的自然条件,国力变得强大。就算后来汉朝设了都护府管西域各国,乌孙也没彻底归服。
唐朝一建立,凭着强悍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一个劲儿往西北扩展。到公元679年,把躲在那儿的突厥残余给打败了,大唐就开始管“七河地区”。但这地方一直是游牧民族活跃的地儿,靠种地生活的中原人改变不了当地生产方式。等盛唐过了,中国进入战略收缩阶段,“七河地区”就不归咱管了。
图——伊犁的八卦城
打这以后,中国就进入了军阀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就算北宋建立起来了,也没能管到这片地儿。到了公元13世纪,蒙古帝国一下子冒出来,势力迅速扩张,占了欧亚大陆好多地方。“七河地区”被成吉思汗分给了二儿子察合台,察合台汗国就把这片地儿给包进去了,都城就设在现在伊犁的霍城县。但蒙古帝国没风光多久,等朱元璋把元朝赶回大漠,“七河地区”经过一番折腾,主人变成了卫拉特蒙古,这就是清朝时候准噶尔部的前身。
图 - 伊宁
这时候,在宽广的草原上出现了个厉害的国家,叫哈萨克汗国。它跟卫拉特蒙古打仗,从人家手里抢了“七河地区”。一直到清朝刚开始,卫拉特蒙古都没办法。当时卫拉特蒙古分成四个部落,是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还有准噶尔部,刚开始准噶尔部实力最差。情况在噶尔丹那时候变了,他当上汗王以后,很快就成立了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带着蒙古骑兵,东边能和康熙皇帝争高低,西边还能把哈萨克汗国压一头。
打败哈萨克汗国后,准噶尔蒙古把“七河地区”抢了回来,还把首都定在伊犁。噶尔丹之后,策妄阿拉布坦当上汗王,准噶尔汗国迎来了从没见过的强盛。那会儿雍正皇帝没办法往西打,只能跟策妄阿拉布坦让步讲和,他俩约定以阿尔泰山为界,东边归大清,西边归准噶尔。可这时候,哈萨克汗国被一顿揍,分成了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这三个都向准噶尔低头称臣。
但沙皇俄国一来,世界形势不知不觉就变了,准噶尔汗国从战略上被清朝、沙俄和大玉兹三面围住。策妄阿拉布坦一死,准噶尔部就内乱不停。乾隆皇帝瞅准机会往天山南北出兵,沙俄和大玉兹也跟着占便宜。最后清朝占了新疆大部分地方,可大玉兹得了半个“七河地区”。打这之后,清朝和哈萨克打仗互有输赢,不过边界线基本跟战前差不多。
晚清那会,清朝慢慢不行了,沙俄却加紧对中亚的侵占。1847年,沙俄把大玉兹给吞并了,“半个七河地区”就成了俄国地盘。到1864年,清朝和沙俄签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这半个“七河地区”就跟中国没关系了。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接手了俄国在中亚的地盘,在这片地上建起的阿拉木图,到现在还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
来源:灵敏星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