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榆林诗刊》(2025年第二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1 17:32 2

摘要:拟人将事物人格化,并赋予人的动作和感情,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又会产生特有的表达效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轻轻摇曳的柳枝,仿佛挽留即将出征的战士,饱含征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从此,杨柳成为诗词中经典

卷首语

诗词的长河里,修辞如跳动的浪花。在这朵朵耀眼的浪花中,比拟闪烁着独特的光彩,烟霞着色,岸柳生辉,仿佛一把钥匙,打开诗意世界的大门。

比拟作为一种修辞格,有拟人和拟物之分。

拟人将事物人格化,并赋予人的动作和感情,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又会产生特有的表达效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轻轻摇曳的柳枝,仿佛挽留即将出征的战士,饱含征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从此,杨柳成为诗词中经典的送别意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因感伤而落泪,鸟因离别而心惊,诗人将悲痛之情融入自然,表达国破家亡的哀伤,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一个“闹”字,意境全开。红杏瞬间灵动,仿佛在枝头喧闹嬉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赋予落花人的深情,体现诗人虽遭挫折却依然心系国家的奉献精神。

拟物将人或物拟作另一种事物,常常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将内心的愁思拟作有形之物,无法用舟承载,展现了作者愁绪的沉重与深邃。“秋风飒飒,世事变迁,更吹我,孤身落天涯”(邓剡《唐多令》),“吹”“落”两字,将自己拟作一片在秋风中飘零、无奈落向天涯的枯叶,写出其内心国破家亡之痛和漂泊无依的悲苦。

本期作品中,部分作者用巧妙的构思,让比拟绽放出新的光彩。“盈亏皆在我,玩转手中权”(宋彩霞《题月》),把月亮人格化,圆缺变化仿佛是玩转权力,让人不禁对月亮产生更多的想象。“红桃绿柳斗芳菲,蝶恋山花不忍归”(吴春年《春趣》),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趣味的春日图景,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烂漫。“柳舞蛮腰掀绿浪,桃垂红袖吻银珠”(李跃贤《苏堤春晓》),细腻的描写让苏堤的春景充满人的情态,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纵然命运由人摆,依旧迎风不顺风”(王国祥《风筝》),赋予风筝人的意志,即使命运被人掌控,却依然坚守自己的方向,不顺从,不妥协,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比拟,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文学精神的传承,是诗人与世界对话。通过比拟,诗人将情感投射于万物,让山水有灵,草木有情。

时代在发展,诗词创作当与时俱进,让比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现代社会的特色。同时,要用心捕捉生活瞬间,找到新颖的比拟角度,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篇。

榆林市诗词学会微刊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