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流传千余年长武血条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05:56 2

摘要:有道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端一碗然面喜气洋洋,没调辣子嘟嘟囔囔。”关中厚土是埋皇上之地,同时这深厚的黄土地也是北方冬小麦的优质原产地,我们关中先农把种植的小麦磨成面粉,别小瞧那一把小麦面粉,我们的先祖可以做成N多种各具特色的美味,长武的

有道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端一碗然面喜气洋洋,没调辣子嘟嘟囔囔。”关中厚土是埋皇上之地,同时这深厚的黄土地也是北方冬小麦的优质原产地,我们关中先农把种植的小麦磨成面粉,别小瞧那一把小麦面粉,我们的先祖可以做成N多种各具特色的美味,长武的血条汤也是关中众多美食其中之一。

长武县位于关中西北部,她南、西、北三面分别与甘肃省灵台县、泾川县、宁县、正宁县接壤,东临彬州市。

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武,在3000多年前的夏末商初,同彬州一样为“古豳国”一部分,在这个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地方,也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日前,赴长武拜访朋友,席间有一美食“血条汤”,鲜美的味道、爽口的感觉,如此美食,能被古豳国长武县父老乡亲们千年传承,确实有原因啊。

这可口美食——血条汤,是长武人过事必备食品,如同乾州手工挂面、礼泉烙面、彬州汤泡馍、泾阳让饸、三原廖化糖、同州肘子、淳化饸络、武功睁眼锅盔、杨凌蘸水面、耀州咸汤面等各地特色美食一样,深受本地乡民青睐,能经年传承,是有一定道理的。

最早的血条汤,据说是缘于秦王李世民率众军士在长武县浅水原历经夏秋冬半年之久,终于在浅水原彻底击溃陇西薛举、薛仁杲薛家军,为李渊大唐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天时,拜访彬州文旅学识渊博的李春维老师,李老师讲述过浅水原之战及大佛寺建立情节。

——李春维先生近影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然而,新生的唐王朝面临着诸多威胁,其中来自西方陇西的薛举集团,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薛举很狡狠。先一年从扶风进军失利,这次改从泾州出兵。双方摆出了决一成的架势。李世民所帅八总管兵约十万之众,薛举仍然号称数十万大军。

秋七月,薛举进逼高摭(今甘肃泾川县境),游兵至于豳、岐。秦王李世民深离垒不与战。会世民得疟疾,委军事于长史、纳言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且戒之:“薛举悬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挑战,慎勿应也。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

粗鲁的名将殷开山不但不听李世民的嘱托,却乘李世民回京治病之机。

谓文静曰:“王虑公不能办,故有此言耳。且贼闻王有疾,必轻我,宜耀武威之。”乃阵于高塘西南,恃众而不设备。举潜师掩其后,壬子,战于浅水原(今长武县西北五里一曹注)。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十五六。大将军幕容罗展、李安远、刘弘基皆没。世民引兵还长安,举遂拔高塘,收唐兵死者为景观,文静等皆坐除名。

以上斜体字为《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原文

为了稳固自己创立基业,李渊命自己次子李世民八万唐军西行镇压,秦王李世民不幸染上疟疾。

李世民回京治病时,殷开山指挥失误,迫使唐军溃不成军,伤亡过半,顿时浅水原上堆尸如山,就连一路向东的泾水也被染成赤红,唐军只能是带着三千残兵败走豳州(今彬州)。

——长武县城北地标雕塑

古豳国所在地的浅水原的黎民百姓,闻知秦王李世民兵败的悲剧,都暗自垂泣。

李世民怜悯七万多将士的殒命,一方面潜心操练兵丁,再令人传出唐军溃败早无战斗力的假象,而在夏天战胜唐军的薛举、薛仁杲父子早已飘飘然不知自己姓甚名谁,整天梦想着擒拿李世民,杀进长安城,完成自己的霸主大业。

据《新唐书·薛举传》记载,薛举每破阵,所获士卒皆杀。杀人手段野蛮残忍。割舌、割鼻挖眼睛,还用石碓捣死。他的“皇后”更是残忍,好以鞭挞人为乐,见人不胜疼痛而宛转于地时,则埋其腿足于地,只露腹背任其捶打,使人宛转不得。他的儿子薛仁杲善骑射,军中号为万人敌。以杀人抢妻为常事。当初攻克秦州时,悉召富人倒悬于梁。以醋灌鼻,或以木刺戳入人的下身,勒索金银。唐军八总管五六万死伤俘将士,落人这些杀人魔王手中,其悲惨遭遇,可想而知。这些由于长官指挥失误而惨死敌手的冤魂,怎能随风飘散?

史料详实记载,薛举之流的残酷无情,与李世民体恤民情形成极大反差,长武人们更加拥戴唐军。

恢复战斗力的唐军,身体康复的李世民决定反攻薛家军时,冬月的关中西北边陲,天寒地冻,当年压根就没有蔬菜大棚这一说,准备出战的士兵口粮中没有菜蔬保障,长武浅水原一代百姓们,嫉恶如仇的古豳国境内人们暗自配合唐军,自发捐献自家的猪、鸡、羊作为出征将士们的给养,此刻浅水原就有智者发明出,把杀猪宰羊流出的鲜血收集起来,再以这些畜、禽血和面,做成面条,畜禽血的养分替代蔬菜,补充将士们的维生素等稀缺营养。

唐军将士们食用过血和面的面条后,驱寒保暖、血脉畅通、精神焕发、士气高涨、大有一举歼灭薛氏部队的威猛势头。

有畜禽血和面的秘质面条做食粮,半年多养精蓄锐的唐军,又在上次失败的浅水原沟沟壑壑中,用自己强硬的冷兵器,势如破竹般把号称“铁骑”的薛氏部,彻底杀得人仰马翻,为曾经的失败挽回了面子。

老爹薛举死于暴病的薛仁杲被完全击溃的事实,再一次验证骄兵必败的真理。

作为浅水原之战胜利的军粮新发明的“血和面”面条,被将士们受益,也让长武黎民百姓口口相传,大家起初也是作为纪念浅水原之战大获全胜,而纷纷效仿这种特殊做法面条。

后来,乡亲们不断改良、升级,也给这种美食冠名为“血条汤”,千百年来,长武乡亲们每逢红白喜事,必有佐以荤油、葱花、豆腐、香菜、油泼辣子等配料的待客第一碗。

而在本次被招待的席间,小编忌口辣味,缺少了关中人美食灵魂“油泼辣子”的血条汤,视觉上少了些许气势,但油汪汪的鲜汤、翠绿的葱花、黄橙橙的鸡蛋饼片、白嫩嫩的长武嫩豆腐块、黄土高原优质白芝麻和着柔软筋道的主角血面条,这一碗爨香扑鼻长武特产血条汤,其独特内涵已经盖过席间的其他菜肴。

这千年不衰的关中美味血条汤,饱含着长武人浓浓待客情的真诚,厚重的历史、鲜美的血条汤,让关中美食文化的方阵里,因捍卫和平的睿智老百姓们爱心拥军情,又在小编的贪婪品味中延续。

——贪婪享用一番方记起要记录这个美味抓拍血条汤

因为自己要驾车回去,少了酒的席间,而让血条汤抢了头功的场面,又一道长武美食酥、嫩、回味无穷的“长武酥肉”权且退居下回再述。

血条汤品罢,回想彬州文旅李春维先生曾经叙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李世民是必然,而这流传千年的长武美食也着实鲜美,出包间离开这家生意极火、人满为患,名为“满意饭店”的地方,夜幕早已掩盖了这个镇子。

下次再来长武,必定参观“昭仁寺”,细细品味另一长武美食——酥肉。

——品尝血条汤的地方

如今打工潮,让14万多长武人中,在外打拼的游子们,忙里抽闲返乡时,静静坐下细细品味咱老家流传千余年的——血条汤。

本来以练车为目的的此行,却无意间品尝到长武千年美食,再次感谢李春维先生那丰满的浅水原战役的历史知识。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