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宝天王(毗沙门天王)最初源自印度教,名为俱毗罗,是夜叉族首领与财富之神,传入藏地后,其形象进一步与藏传佛教融合,成为众财神之首,他统领八骏财神,司掌八方财源。
藏传佛教财神体系是佛教文化与本土信仰融合的产物,其神祇众多且各具特色,既承载着宗教寓意,也反映了藏族人民对财富与福祉的追求。
财宝天王
财宝天王体系是藏传佛教中兼具护法神与财神职能的核心信仰体系,其信仰融合了印度教神祇、佛教护法与本土化象征,形成了独特的宗教实践与文化表达。
财宝天王(毗沙门天王)最初源自印度教,名为俱毗罗,是夜叉族首领与财富之神,传入藏地后,其形象进一步与藏传佛教融合,成为众财神之首,他统领八骏财神,司掌八方财源。
财宝天王又名毗沙门天,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北方的保护神,又兼司财之职,梵文称kuberd,意为施天,是掌管财宝富贵、护持佛法的善神。财宝天王乃五方佛之南方宝生佛所化现。并被格鲁派等教派尊为重要护法。
在藏传佛教中,财宝天王身兼二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身份和名字。库贝罗作为方位神,即北方的守护神,守护宇宙中心须弥山时,他才被称为毗沙门天;而作为财宝神时,他被称为财宝天王或库贝罗。
财宝天王 清康熙
此尊财宝天王右手半举,手中持幢,左手置腰间托吐宝鼠,游戏坐姿。头戴常见于汉族武将造像的檐状帽盔,其上雕有繁复的卷云图案;身着铠甲,铠甲纹饰清晰,且细密而均匀,铠甲肚腹处雕刻醒目的饕餮纹,呈现凶恶震慑相;足蹬云头战靴,以威震三界坐姿侧坐于狮背上。狮卧莲座,回首怒吼状,气势十足。财宝天王面部呈薄怒相,双目圆睁,头微左倾,双眉倒竖,帛带在颈后拱起,难得的是左右两侧拱起的帛带并非对称而制,真有如随风而动,充满灵动韵律之美。
财宝天王 清康熙
财宝天王 清康熙
财宝天王 17世纪
如意坐姿,坐于反侧头朝上的张开血盆大口的坐骑雄狮之背上,右手握如意宝幢,神态威武,其头戴宝冠,缯带于耳际曲卷上扬。粗眉紧蹙,慧眼圆睁,短须络腮,现神王相容。身着甲胄战袍,足登云靴,络腋在腹前穿插,缯带与披帛飘拂。下承仰覆莲座,通体鎏金,造型生动传神。
在藏传佛教中,八骏财神也叫八马财神、八马主,是多闻天王(财宝天王 )的八位部属,是司财富的神。在民间传说中,八骏财神为了帮助众生摆脱贫困,骑着八匹马踏遍山川大地,将财富播撒到每一个角落。他的出现,总能带来希望与好运。在一些藏地的传统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八骏财神为主题,通过绘制唐卡、表演传统舞蹈等形式,表达对财富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八骏财神 明代
八骏财神 明代
八骏财神各司八方天库,听从财宝天王号令,主要职责是济度有需要的学佛行者,使其免于穷困干扰,专心修行;也被视为能给众生带来财运,帮助人们获得财富、事业顺遂。
西南方神为“戳聂”卓乃那布(黑色荒野),手持矛。东方神为“宝藏神”黄杂母巴拉,他是一位黄色神,手持珠宝等珍宝。南方神为“康瓦桑布雪山神”(又译为黄岗巴桑布),手持宝瓶。西方神为“诺布桑宝”(又译为白诺布桑布),右手持摩尼宝。
西北方神为淡“阿丹”或称阿增(五娱),手持楼阁。北方神为“丑身”(又译为黑色鸠跋罗),挥舞利剑。东南方神为“羊达协”(正识),手持金刀。东北方神为“瞻布庆巴”或称白色绛布奇(缓柔漩涡);手持刀、盾。八大财神左手均持吐各种珍宝的吐宝鼠。
财宝天王唐卡 19世纪
唐卡正中主尊财宝天王,衣着比较特殊,并未穿着清代财宝天王作品中常见的铠甲,而是头戴五叶宝冠、赤裸上身、具足庄严的菩萨装束。面容呈现膜目带胡须薄怒相,头顶饰夸张的摩尼宝,右手持随风飞舞的胜利宝幢,左手握口衔宝珠的吐宝鼠,象征能为虔诚信众带来无尽财富,以威震三界坐姿侧坐于雄狮背上。画面整体以类似坛城的结构进行构图,内层以淡绿色为主背景色,主尊周围,是财宝天王的眷属八骏财神,分别镇守四方八门亭处,空隙处以各样山石树木填充;主尊头顶的天界,是富丽堂皇的宫殿飞檐楼阁,华贵的中央阁楼内,是蓝色身金刚手菩萨,左右两边是金刚不动佛与燃灯佛;深蓝色的天空,浮现朵朵白云,云朵中隐现衣裙华丽的天女众。在画面正下方,是与天空呼应的深蓝色海面,海水中绘有二龙女浮出水面,托珠献宝的画面,海岸上则绘有各样草木景色与瑞兽。
西藏棉布矿物颜料财宝天王唐卡 19世纪
唐卡正中主尊财宝天王如意姿坐于伏地绿鬃白狮子上。天王头戴宝冠,一面二臂,左手托标志性的吐宝鼬,右手执宝幢,身穿铠甲,飘带飞扬飘舞,英姿飒爽。主尊下方绘有出没在翻滚云朵中的八骏财神;头顶正上方是金刚手菩萨;画面左上角绘有莲花生、黑财神和尊胜佛母;右上角绘有度母、六臂大黑天双身像和格鲁派上师。整幅唐卡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生动,笔触细腻,背景为佛塔宝刹,设色以绿、黄、蓝为主,沉静稳定,与动态十足的红色调形成对比。
唐卡正中主尊财宝天王。其身金黄色,右手持胜利幢,象征他能带给人们财富、满足及雨露滋润;左手所握吐宝鼠正在吐出宝珠,以威震三界坐姿侧骑白狮。上界绘有忿怒相金刚手菩萨,主尊周围的八骏财神,分别是持矛的戳聂;托宝瓶的康瓦桑布;捧摩尼宝的诺布桑宝;托宫殿的阿丹;挥剑的羊达协;托摩尼宝的藏巴拉;手持刀、盾的瞻部庆巴以及舞剑的丑身。在画面正下方,绘有战鼓、武器架、战马以及虎、豹、狼、骆驼以及马牛羊等活兽,架子上还搭有各色兽皮。整幅唐卡布局有序,设色清丽,尤其是人物描绘写实传神,贴近实际,在自然山水之间,地界的财神八将围绕着主尊,或正面持宝含笑,或侧面威猛举剑,或面向主尊背部示人,营造出一个立体生动的多闻天王庄严世界,充分展现了绘画大师精湛的绘画技艺。
五色财神
五色财神(黄、白、红、黑、绿)属于赞巴拉系,是藏传佛教密续中独立的财神体系,各自象征不同财富维度。
藏传佛教五色财神信仰的来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象雄地方的雍仲本教就有对财神的信奉,本教传入西藏后,修持财神的法门也传入,后来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各教派都吸收了本教信奉财神的教义和仪轨,使得五色财神信仰在藏传佛教中广泛流传。
五色财神唐卡 清代
黄财神梵文名称为藏巴拉(Jambhala),因身相黄色而得名,为令密乘行者有资财宏法利生,不被生活所逼,可安心向道,特赐予行者财利丰足。黄财神在密宗教法中,属于财神也是护法神,相传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大般若经时,各方妖魔前来搅扰,不仅让整座山崩塌,还以碎石攻击释尊。当时黄财神现身保护,使得闻法比丘安然无恙,后释迦牟尼佛嘱黄财神皈依佛法,帮助一切贫苦众生,遂成为大护法神。为五色财神之首。
黄财神 清 乾隆
此尊黄财神造像头戴五佛冠,矮小肚大,双臂劲力,右手持布拉噶如意宝,左手提着吐宝鼠,身着天衣,珠宝璎珞作饰,胸前挂长念珠。左足屈盘,右足踩着海螺宝,以如意姿安座于莲花月轮之上。此尊财神的造型并不特别夸张,忿怒相与鼓腹都比较收敛,整体造型朴素紧凑,偏头扭腰的动势更令整件作品生动自然。
黄财神 西藏14世纪
此像一面二臂,身胖腹圆,如意坐姿,左手握吐宝鼬,右手托如意宝,脚踩宝瓶于双层莲座之上,两朵乌巴拉花盛放于身侧。头戴小五叶冠,额际冠带处嵌红铜一道,冠叶内均嵌绿松石,发髻高耸,顶严摩尼宝珠亦嵌松石为饰。
黑财神藏名“藏拉那波”,乃是东方佛里的金刚不动佛。为了利益娑婆众生解脱穷困之苦而化现,在密宗认为,黑财神是五姓财神中施财立即见效的财神,称他为财神王。
黑财神 17世纪
此尊身形矮胖,大肚福相,头戴五叶宝冠,发如火焰,一面三目,浓眉扬起,鼻翼怒张,咧嘴呲牙,龈牙外露,以珠宝璎珞、八龙王为饰,粗体大腹,右手擎盈血颅器于胸,左手捉吐宝鼠,两足以右曲左伸姿威立,脚踏持财天,安住莲花月轮座上。
白财神又名白宝藏王,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化现。西藏密中的五路财神护法之一,藏语称“赞布禄嘎尔布”、“藏拉噶波”,意为白财神。因为他以龙为坐骑,所以又称骑龙布禄金刚。其功德为祛病、除去一切贫苦,使众生富裕。
白财神 清 乾隆
此尊白财神像具浪花一般的红色卷发,三目怒视,左右手原应持三股戟和短棒(已失),表示汇聚一切财神之功德能救度饥饿中的众生之苦;舒坐姿,以龙为骑。因龙能入海,而龙宫中有摩尼宝珠及各种人间罕有的宝贝,所以凡是涉及到财宝一类的造像,总离不开海洋、龙王或白海螺。坐骑龙张牙舞爪,头尾高高翘起,造型灵动,四足有力,身上的鳞片刻画精细入微。
白财神与黄财神和黑财神稍有不同,完全是忿怒形象。他头戴五佛冠,头顶有象征愤怒的火焰。三只眼,嘴大张。左手应持三股戟,右手持宝幢,有时是两手置胸前拿绳索。他坐在一条龙身上,为舒坐势。龙张牙舞爪,有四脚,头尾高高翘起。白财神在藏传佛教寺庙里也较常见。
红财神是萨迦派密法中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有能招聚人、财、食等诸受用自在富饶之功德。修习红财神法,持诵念咒,可获得红财神护佑,财源茂盛,能免除穷困及一切经济困境。而此修法也随著修行者的发心而可获得不同的果报,如果是发起无上菩提心者,则可得证世间及出世间福德圆满,若是求世间财富者,亦可满足,若是赤贫者,也可获得食物充足的利。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均有相关仪轨,在萨迦派中,红财神的密修方法及教义尤其受到重视。
红财神 西藏17世纪
主尊身红色,一面三目,右手揽明妃托摩尼宝,左手于左髀握持吐宝鼠,以右展姿站立,身饰珠宝,略带怒容。鼠吐出串串宝珠堆叠成柱至底座,且有宝珠滚落在台座上。主尊拥抱的明妃为增乐母,左手托长寿宝瓶,右手托摩尼宝珠。右腿挂在佛父腰间,左腿踏于宝珠之上。而佛父双脚各踏一宝瓶而立。下承单层覆莲座。红铜合金铸造,金属本色与主尊红财神身份相符。
绿财神是西方无量光明佛,为了利益众生脱离穷苦而化现来的,藏名叫做“占巴拉沃波”,因其肤色是绿色,故称为绿财神。绿财神是在苯教财神教法中一位非常利益事业的财神与护法神,居于五姓财神的中央,是由无上瑜迦部的不二续“时轮金刚本续”所传出的,为东方不动佛所现的应化身。
绿财神 18世纪
此尊绿财神造像头戴花冠,头顶束高发髻,面庞方阔饱满,双目圆鼓,双眉呈倒八字形上竖,下颌蓄短须,相貌略带凶忿。双耳戴大圆环,耳旁缯带卷曲上扬。身无片甲,着通肩长袍,衣缘饰花卉纹样,双袖飞扬,增整体动感及气势。躯体壮硕,胸其双臂劲力,双手施期克印,右手持满愿宝果,吐宝鼠伏于左膝,安坐于方形束腰须弥座上。双腿微微前伸,双足踩踏莲花。须弥座呈梯形,中部束腰。上下层分饰莲瓣。整像工艺考究,精工细琢,且充满灵动之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财神的威武与富贵。
来源:博物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