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国内汽车座椅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0 11:30 2

摘要:汽车座椅的品质直接关系到用户舒适度、愉悦度与安全性。汽车座椅具有较高的价值。作为汽车内饰的核心组件之一,座椅不仅对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其成本还占汽车内饰总成本的 45%。目前,单辆汽车座椅的价值超过4,000元,占整车成本的3%至 5%。

(1)汽车座椅市场发展概况

汽车座椅是乘车时的坐具,是集人体工程学、机械驱动和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产品,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乘车人员在车内接触最密切的部件。

汽车座椅的品质直接关系到用户舒适度、愉悦度与安全性。汽车座椅具有较高的价值。作为汽车内饰的核心组件之一,座椅不仅对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其成本还占汽车内饰总成本的 45%。目前,单辆汽车座椅的价值超过 4,000 元,占整车成本的 3%至 5%

汽车座椅涵盖了较长的产业链,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骨架、机械部件、发泡和面套。具体而言,汽车座椅由骨架、发泡、面套和滑轨等机械部件构成。其中,骨架是结构的基础,不仅支撑座椅重量,还帮助乘员保持正确坐姿,在转弯时提供上半身支撑,并在碰撞时保护乘员的上半身。

发泡则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效果;面套不仅提升座椅外观和触感的舒适度,还能保护内部发泡材料,延长其使用寿命;滑轨等机械部件用于实现电动座椅的调节功能,例如座椅前后、上下和角度调节。从成本角度来看,骨架与机械部件、面套和发泡分别占据成本的 36%、25%和 17%,总计接近 80%,是汽车座椅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座椅主要构成如下:

骨架:骨架是座椅的核心结构,支撑整个座椅的重量,提供基础的强度和耐久性。骨架通过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确保能够承受各种载荷和应力

发泡:发泡用于填充座椅的内部,提供舒适的坐感和良好的支撑,同时具有缓冲作用,能有效吸收震动和冲击

面套:面套覆盖在座椅表面,提供美观和舒适的触感。它不仅影响座椅的外观,还对内部发泡材料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座椅的使用寿命

头枕:头枕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颈部损伤,并且提供了额外的舒适性

机械部件:包括滑轨、调节器等,用于实现座椅的前后、上下、倾斜等多方向调节,尤其是电动座椅,这些部件可以提供更高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电机:为电动座椅的调节机构提供动力

根据 Meticulous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汽车座椅市场规模为 525 亿美元,2024 年预计为 534 亿美元,2031 年将达到 589 亿美元。随着整个乘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根据盖世咨询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乘用车汽车座椅市场规模为 925 亿元。随着乘用车销量的增长,2023 年我国乘用车座椅市场增长至 963 亿元。未来,随着乘用车销量的增长叠加座椅单车价值量的提升,乘用车座椅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将在 2027 年达到 1,128 亿元。

目前国内汽车座椅市场竞争集中度较高,由外资主导市场。2022 年国内汽车座椅 CR5 为 68%,其中,排名前三的是延锋、李尔、安道拓,市占率分别为 29%、15%、9%;在国内市场份额前五的厂商中,除了延锋系以外,均为外国厂商。

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空间较为狭窄。受管理层级多、非计划的运营中断和生产停工、汇率的不利变动、运输成本的上升、全球原材料供应的短缺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海外乘用车座椅的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普遍低于国内领先企业。

(2)汽车座椅及其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①国产化

当下智能电动汽车重塑下游销量格局,新势力崛起和头部自主品牌份额提升,带来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变革,从源头改变零部件的格局。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缩短了汽车更新换代的周期。根据 TEMJournal 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的一辆汽车平均开发周期已从 48 个月下降到 25 个月左右,国内造车新势力平均开发周期已从过去 2-3 年缩短至 1.5 年,更快推出车型正在成为主机厂新的竞争力,这也对汽车零部件厂商的服务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头部自主品牌及造成新势力更注重成本和效率,供应链更开放。

自主座椅企业有着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对于下游客户需求的服务和响应速度快,正好与当前车企不断缩短车型周期的期望相适应;同时通过多年积累,国内企业掌握了汽车座椅产品的相关技术和生产组织能力,有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汽车座椅的国产化趋势进一步深化。

②安全性

作为汽车承载乘员最直接的载体,汽车座椅是汽车中重要的被动安全部件,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到司乘人员的安全问题。其中骨架、靠背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度及强度是汽车座椅安全性能的重要保障,对于汽车座椅及零部件厂家而言,如何通过设计改进和新材料及新工艺的运用来提升汽车座椅的安全性是未来的重点技术课题。

③舒适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舒适性已成为汽车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汽车座椅作为直接与司乘人员接触的汽车零部件,其舒适性程度对汽车整体舒适性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确保汽车安全性的前提下,汽车座椅厂家需要在设计、生产各阶段着力提升产品品质,以实现产品在人体感知及使用便利性方面全面提升,以整体提升座椅的舒适性水平。

根据佐思汽研的预测,至 2025 年,乘用车座椅的加热、记忆、通风和按摩功能的搭载率将分别提高至 10%、7%、4%和 2%。此外,舒适性功能正在逐步从前排座椅扩展至后排座椅,消费者对舒适性的追求将显著提升汽车座椅的单车价值量。

④轻量化

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汽车整体重量的降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还可以有效减少制动距离,提升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提升驾乘体验。通过轻量化设计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生产工艺的优化改进,可以实现汽车座椅的轻量化,以满足汽车整体节能和性能提升的需要。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整车重量每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升 6%-8%;

每减少 100 公斤的整车重量,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4-1.0 升。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依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的目标,到 2035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轻量化系数将较 2019 年降低 35%,这将提升续航里程并减少能量损耗。

⑤智能化

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座椅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结合司乘人员的身体反应、外界温度等因素相应调整座椅的角度、温度及驾驶舱环境,给予司乘人员最佳的驾驶体验。智能座椅目前实现的功能有:座椅电动调节、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按摩、座椅记忆等。

根据 J.D.Power 对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的调查结果,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已成为购车决策中的第三大因素。在购车决策中,潜在客户越来越重视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其影响权重由去年的 12%上升至 14%。这一比重仅次于汽车质量(18%)和汽车性能(16%),与汽车设计(14%)相当,超越品牌(13%)和价格(13%)。

随着对智能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座椅需要兼容各种设备,这对汽车座椅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汽车座椅企业将拥有更深的护城河和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快速升级,部分本土制造企业已掌握精密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将带动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零部件产业进入深度国产化阶段,由此前整车装配、基础零件、核心零件合资模式过渡到高壁垒核心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国内自主厂商将逐步取代外资或合资厂商。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汽车座椅零部件行业投资战略及深度调研报告》,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